第9部分(第2/4 頁)
類低能化。*主義哲學中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進”,也存在荒謬與缺陷:前者即便上升,也原地轉圈;後者即便推進,也沒有方向。
然而,在*主義出現後僅幾十年,巴黎公社便誕生了;又過了幾十年,十月革命就成功了。
為什麼尚不能自圓其說的理論,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因為,資本社會中的列強不斷征戰與經濟蕭條,使民不聊生。
……
由上可見:法西斯主義,是大蕭條的產物,是人們尋求改變的意識膨脹。共產主義,是列強不斷征戰的產物,是人們期待平等的社會結果。
資本社會中的蕭條與征戰,是催生小奧同志的“兩個戰勝”中的主義的根源。
第一個戰勝
……
就第一個戰勝而言,作家顧曉軍認為:中國和中國人民,在戰勝全世界的法西斯主義中,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的。
然,西方的學者,習慣於把全世界的反法西斯主義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分成東、西方戰場;而且,認為西方是主要戰場。好的,就依你們。但,誰是西方戰場的主要功臣呢?
前蘇聯,是西方戰場的第一功臣。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頂住了希特勒的瘋狂進攻;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與轉入進攻,最初扭轉了二戰的被動局面。
英國,是西方戰場的第二功臣。這一老牌殖民帝國,當時是法西斯主義“革命”的物件。英國,在二戰前期的西方戰場上,是拼盡了全力的。僅倫敦地區,所承受的炸彈;小奧同志,你知道有多少嗎?
當然,在美國參戰後,二戰的整個大戰局,就改觀了。尤其,是若曼底登陸以後;希特勒的下場,就註定了。
……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期、在德意日法西斯最猖獗的時候、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鬥爭最艱苦的時候;美國,在哪裡呢?在局外。
不僅在局外,而且還把石油、鋼鐵……等,賣給日本法西斯。就這一點而言,小奧同志該替美國向世界道歉才是。
小奧同志,總不會不知道:美國,是在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以後;惱羞成怒,才被迫參戰的吧?
……
歷史,已成為歷史。但戰勝全世界的法西斯主義,確實是人類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
若小奧同志,輕易把二戰的偉大勝利,歸結為美國的“戰勝”。這,就未免顯現出了你對歷史的無知;也會讓全世界有識之士,把你當作笑談。
第二個戰勝
……
如果小奧同志說:是美國戰勝了共產主義。這也未免太言過其實了。
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共產主義就已經席捲全球了。二戰中,由於前蘇聯的艱苦奮戰與大反攻、直至攻克柏林;共產主義,在東歐大面積地取得了政權。
在中國,毛澤東和他的同志,領導老百姓積極抗戰;而後,又與代表自由世界的蔣介石進行較量。結果,歷史選擇了前者。
由上可見:在艱苦奮鬥、戰勝強敵等方面,共產主義是比資本社會中的自由世界更有優越性的。
……
二戰後,前蘇聯也曾輝煌。曾率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壘。曾發射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實現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的夢想。曾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物價低廉、免費醫療與教育,很多人可去黑海度假、療養。
前蘇聯的沒落與解體,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意識形態與法律,有輕重工業失衡、計劃失控,有對外擴張與國際關係,還*等等一系列。
而蘇東劇變的根本原因是:長期遠離市場,經濟逐漸失去競爭力,導致最終失去其民心。
一句話:老百姓要過好日子。
……
由上可見:前蘇聯,不是誰戰勝了它,而是它自己不能夠戰勝自己。不能即時變革、一變革就丟掉了自己,致使最終被掃地出局。
如果,把前蘇聯作為整個共產主義的象徵;自然,也是共產主義不能自己戰勝自己,而不是被美國戰勝的。
假若,小奧同志的“GCZY”,還暗指中國;那麼,我也只有另寫一文,進行輔導了。
綜上所述:小奧同志的“兩個戰勝”中的主義,其起因皆源於資本社會的經濟大蕭條。而“戰勝”,前者是人類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後者則是其自己不能戰勝自己。
也就是說:根源,還在於資本社會。
從顧曉軍主義的理論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