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頁)
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是陳獨秀,核心人物有胡適、李大釗、錢玄同、高一涵、劉半農……等。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與“科學”。
魯迅與“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作家顧曉軍結論)
……
魯迅,有沒有可能參加到“五四運動”中去呢?
有可能。但,若魯迅參加“五四運動”,亦是以個人的身份加入;而那時的魯迅,並不具有影響力。魯迅一直是北洋政府的“公務員”,1920年秋才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在未與北大學生形成師生關係前,他不具有影響力,因當時他發表的作品亦微乎其微。所以,魯迅不是“五四運動”的重要或有影響的人物。這一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
魯迅,是不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呢?
不是。魯迅,是1920年秋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後,才參與到《新青年》的編輯工作中去的;而其時,《新青年》已近尾聲,因陳獨秀已將注意力轉到了*主義上,精力也逐步移到了建黨上。另,《新青年》總共9卷54號,重要文章是陳獨秀的創刊詞《敬告青年》,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而不是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新青年》,是倡導“*”與“科學”的理論、政論、評論性刊物,發表魯迅的小說是其弟周作人所起作用。因《新青年》自4卷1號後改為同人刊,不接受來稿,而其時魯迅還不是編輯。
歷史,就是歷史。
即便被圖解了、混淆了,終有耿直的人,試圖還原它。
作家顧曉軍 2009…5…6 ~ 5…8
txt小說上傳分享
魯迅沒有參加過“五四運動”
魯迅沒有參加過“五四運動”
--顧曉軍主義:評論中國·之十二
“五四運動”的第九十個紀念日過去了。然而,紀念“五四”,卻變成了紀念魯迅。
其實,魯迅並沒有投身到“五四運動”中去。
魯迅,是1920年秋,才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的。
“五四運動”時,魯迅沒有與北大學生形成師生關係,因而他也沒法對北大學生形成任何政治或思想影響。
……
事實,也確是這樣:
“五四運動”,是蔡元培在影響著北大學生,北大學生在影響著北京十餘所名校的學生;是北京學生在共同影響著津、滬學生,乃至影響著全國的各界。
……
從《魯迅年譜》來看:1912年至1920年,魯迅在擔任北洋政府“公務員”之公餘,一直忙於校《嵇康集》、輯《會稽郡故書雜集》、刻《百喻經》,研究金石拓本、墓誌拓本等等。
《魯迅年譜》中,沒有任何關於魯迅參加“五四運動”的記載。
而1919年的“五四運動”,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講,都是當年乃至今天的一件大事;如果魯迅參加了“五四運動”,而不記上一筆,是沒有道理的。
那麼,魯迅會不會透過新文化運動、《新青年》,投身到“五四運動”中去呢?
不可能。
……
我在《五四·新文化·魯迅--顧曉軍主義:評論中國(十)》中明確告訴大家:“五四運動”是一場群眾性的愛國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由知識精英發起的救國、圖強的思想解放運動。
“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是兩場並行的運動。“五四運動”,是以點式爆發;而新文化運動,則是以線式展開。
兩場運動,互有影響,但各自獨立。
……
“五四運動”,來得非常迅猛、突然(1919…4…24~1919…6…28)。
以至,當時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陳獨秀,都顯得反映遲鈍;直至6月11日(“五四”已近尾聲),他才率高一涵等人上街,散發《北京市民宣言》。
最近,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錢理群,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的報告中說:“魯迅給五四新文化運動提供了特定價值的思想。”
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拍政治馬屁!
魯迅,在“五四運動”之前,一共才發表了《懷舊》、《狂人日記》、《隨感錄四十》,這寥寥數篇文章。
哪裡有什麼“特定價值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