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2 頁)
綱,說它是反詩,把他抓起來要判死刑,後來劫法場。在這種情況下,宋江再也不能不上梁山,他這樣子上了梁山,這樣子才坐上了梁山的交椅。所以說宋江他這個招安的思想,是有深刻的思想基礎的,他這個招安的政治主張,是有他的思想基礎,不是突然變化的,不能夠說前半截的宋江是造反的,後半截的宋江是不造反的,是投降的,不能這樣說。宋江的思想是一貫的,他沒有當梁山的領袖之前,他作為個人來講,他是胸懷忠義,他在家是個孝子,他在外面幹事情是兩條:一個忠,一個義。對江湖上好漢、豪傑他稱兄道弟,扶危濟困。上了梁山以後,這種思想很自然地就會演變為招安思想。其實歷史上農民起義受招安的多得很,李自成、張獻忠,都受過招安。當時的農民起義,招安這一點,由於他們的起義本質所決定,這個招安對他們並不是奇怪的事情。是他們一種策略,打得不行了,情況不妙,他就要招安,李自成、張獻忠都是這樣招安的。當他的勢力大起來了,覺得可以把這個皇帝推翻,他馬上就換旗幟。宋江跟他們不同,就在於宋江他把招安作為他的戰略目的,而一般的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目的是要推翻皇帝,他自己做皇帝,它的差別在這裡。因此,我們不能夠因為《水滸傳》寫了招安,就認為《水滸》是一部宣揚投降主義的書,我認為這個評價缺乏一定的依據。因此我認為《水滸傳》它的價值之所在,並不取決於招安和沒有招安,它的價值之所在,是在於它歌頌了這些反抗的英雄,揭示了逼上梁山的封建社會一個歷史的規律,金聖嘆雖然反對農民起義,但是他也承認亂自上作,他在評《水滸傳》中說過,亂自上作,不能怪老百姓。這個動亂是你上頭搞起來的,是你朝廷的腐敗、朝廷的黑暗,這些貪官汙吏、土豪劣紳,是你們把老百姓逼得走投無路,最後動亂起來了。而《水滸傳》的價值我認為,簡單來說,一個是它歌頌了這一批反抗的英雄;其次,它客觀地揭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這個封建時代的歷史規律,這個是很了不起的。我們不能因為作者主觀宣揚了招安的思想,作品寫了招安的情節,因此就把《水滸傳》全盤否定。
在對《水滸傳》的多元解讀中,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存在,就是很多讀者往往願意接受和肯定《水滸傳》中的綠林的英雄性和江湖的豪俠氣,而往往忽略掉了他們所存在的思想上的非理性和行為的非人道。那麼我想不光是對《水滸傳》,對任何的文學作品,我們還都應該歷史地、科學地來看待、來理解、來品讀。好,最後讓我們感謝石昌渝先生帶給我們的精彩演講。(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