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至於大些的婷瑤、雪瑤、清瑤,除了誦讀女誡之外,琴、棋、、畫都要涉獵。時代不同,如今的周朝繁榮昌盛,古時曾被人津津樂道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早不流行了。畢竟,世情如此,連走街串巷的賣花女都通幾句詩詞,哪有大家閨秀反而不懂的?一問搖頭三不知,旁人定以為是出自無知貧賤家庭,才把女兒養成了睜眼瞎。
俞清瑤再次回到訓蘭軒,大感新鮮,裝作不經意的打量周圍擺設,盡力不使自己的目光顯得突兀、反常。
在十二歲之前,除女紅由各房的嬤嬤單獨教導外,一直在這裡學習。六七年的時間,四日一輪休,每日裡兢兢業業,看似刻苦,卻不記得學了什麼東西。僅僅記得被舅父接到侯府後,無意中聽到舅父的一句嘆息――
“唉,俞家老爺子未免太過重男輕女,所有精力都放在那幾個兒孫上了。”
那時她才知道,原來自以為琴棋畫、樣樣皆通,其實含著大量水分的。舅父看在母親面上不忍對她苛責、求全,她卻不能寬鬆懈怠了。因此,更加用功發奮的學習,費盡心思收集古琴譜、棋譜、當世名家的畫稿,揣摩研究。
結果?變成小有名氣的“才女”了。
而今回想,才女之名,未免名不副實。家族徹底沒落後,她以為自己至少有安身立命的本錢。須知不少落魄文人,都是作畫寄賣給畫鋪子,以此為生。可當她拿了得意的畫卷上門時,看到的卻是為難的面孔。這才幡然醒悟――相比那些落魄的文人,她的名氣要更大些吧?不肯收,說明她的畫作平平,毫無新意。
曾經的讚譽,不過是看在舅父的面子上!
反倒是從來沒大注意的女紅,幫助她度過最初的難關。
往事又湧入心頭。
少頃,在《女論語》“凡為女子,習以為常。五更雞唱,起著衣裳。盥漱已了,隨意梳妝。揀柴燒火,早下廚房。摩鍋洗鑊,煮水煎湯。隨家豐儉,蒸煮食嘗……”的郎朗聲中,俞清瑤止住了思緒,隨著姐妹們一起誦讀。之後,開始了習字課程。
字如其人,這是曾祖父說過的話。凡是俞家子弟,無分男女老少,若是字跡潦草醜陋,輕則杖責,重則逐出門第――雖然誰也不知道是否是威脅,可沒人膽敢觸怒老爺子的權威。
連年僅四歲的碧瑤都在奶孃的看護下,認認真真的提筆描紅。
俞清瑤身姿端正的坐在長案後,不寫字,先磨墨。磨墨是鍛鍊人手腕力道,磨鍊心性的一種好法子。注意用力的均勻、急緩,不能斜磨,更不能直推。否則,磨出的墨汁,冷澀難,沒有流暢之感。
花了半柱香的功夫,磨好了。俞清瑤抬頭一望,別人都寫完半篇了,她才剛剛動筆呢。面上一絲焦急也沒有,輕輕的紫雲豪放在澄泥硯中,待吸飽了濃濃的墨汁,提筆正要落下宣紙――忽然想到了什麼!
畫不分家。她前世也用心在法上,老爺子的教誨終身不忘,即使家族落敗,她也不曾放棄寫。沒錢買用紙墨,就用樹枝在沙盤上,每日一兩百字筆耕不輟。
俞清瑤的鼻尖溢位了點點汗珠。
她是害怕寫出的字不如兩個姐妹嗎?不,她是害怕……超過了她們!
現在,她是年僅十歲的“俞清瑤”!無論力道還是技巧,遠遠不如婷瑤、雪瑤。再者,誰還能記憶、模仿自己十歲時的筆跡?要是筆跡變化太大,豈不是惹人懷疑?
她這一下筆,寫出來的是什麼,會引來周圍人怎麼看?
愣了半響,筆落也不是,不落也不是,正在為難時,旁邊伺候的翡翠忽然出聲,“姑娘,剛剛磨墨手痠了吧?歇歇再寫。”
說完,就接過紫雲豪,放在筆架上,輕輕用帕子包住俞清瑤的手腕,動作輕緩的揉了揉。
婷瑤朝這裡看了一眼,會意的笑了笑。雪瑤則是直接撲哧笑出聲――她人生得明媚,雪白肌膚尤其惹人羨慕。這一笑,如百花綻放,說不出的明豔。
範先生正在指點兩位小小姐如何握筆,聽到聲音走過來,見俞清瑤一字未寫,鼻翼上然有了點點汗珠,且兼面色蒼白,呼吸急促,一望即知病弱未安,倒也不好強逼著她趕快寫字。隨意的用筆試了試墨汁,寫了“業精於勤”,滿意的一笑,
“墨磨的不錯。”便走開了。
俞清瑤只覺得面上火辣辣的――不是她故意要偷懶的啊!
直到結束,仍舊一字未寫。對此,範先生若有所思的看了她一眼,什麼也沒說。婷瑤關心的過來攙扶著,滿臉憂色,
“三妹妹,你是不是早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