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你知道她們把賣出去的千兩,發印子錢了?”
“你知道你的妹妹管著針線坊,用劣等布匹換上等布匹,每個月至少十兩銀子的入賬嗎?”
俞子軒如聽天,半響臉色通紅。他那飽讀詩、禮佛虔誠的母親,怎麼會發印子錢?他那溫柔賢惠的妹妹,也絕做不出來以次充好的事!
“這是陷害!是誣陷!太爺爺不要相信這種話,肯定是有人……”
可是,俞老爺子已經灰了心,擺擺手,表示不想聽他的話了。
家風?他俞青松,最不需要的就是家風了――不然,能讓遠在京城的皇帝放心?子孫眾多,除了驚才絕豔的錦熙一個,剩下的都是蠢笨之人,不堪重用。便是想拉幫結黨,也結不起來。
若是俞清瑤知道的話,估計會非常驚訝。原來老爺子早就知道皇帝有剷除俞家的意思。那為什麼,不早做準備呢?
四十九章 丫鬟人選
從要離開的訊息傳揚那一刻起,芷萱院的氣氛頓時變成俞家最熱鬧的。:。首發各房的丫鬟、主子,都過來坐一坐,絮叨絮叨家常,好像她們平時跟俞清瑤的關係很好似地。
“三姐姐,去了京城可別忘了妹妹哦,記得給妹妹寫信。”
這是四房的小女兒碧瑤。
“三姑娘,奴婢無事打的絡子,您看著喜歡不喜歡?”
這是想跟著去京城的丫鬟。
去京城多好?天子腳下,說不出的繁華昌盛。跟亳城這種小地方可不一樣!尤其是,三姑娘的母家是堂堂侯府,往日裡只是聽說,不曾見識。今兒聽說要走了,才知道身份不同,差距有多大。
大姑娘婷瑤的親生母親,不過是個破落秀才之女,時常需要接濟;二姑娘雪瑤呢,母家是商戶!她們若是說回母舅家,看誰上趕著送禮?還親親熱熱的說“親戚間要經常走動”――意思將來哪一天,若去了京城,少不得要麻煩俞清瑤。也許,這也是婷瑤、雪瑤嫉妒的原因吧。
半天功夫,芷萱院流水價來了許多人,在本就忙亂沒有收拾好的行禮中,增添了不知多少貴重如金銀首飾,便宜如絡子、手帕等物件。還有人毛遂自薦,或者推薦自己的女兒、侄女做使喚丫鬟。話說得好聽,“侯府自然千好萬好的,只是姑娘去了陌生地,兩眼一抹黑,有個熟悉的人照看著,也放心些。”
如此應酬了兩天,才安定了。
行禮就按李嬤嬤說的,“侯府什麼東西沒有?許多東西帶過去也是塞箱子底,怕是許多年也用不上”,輕減了兩回,只裝了六個大箱子,四個小箱子――大半是她與隨行丫鬟、僕婦的衣物。
俞清瑤自己,倒是很想把母親的嫁妝全部帶走,釵環之類不說,都是精緻貴重的。那些古董字畫,也都價值不菲。留給錢氏、二太太,真是糟蹋了。但她不知道李嬤嬤暗中跟老爺子的對話,還以為錢氏肯放她走,是看在錢財的份上。
在己身自由,與身外之物之間,俞清瑤選擇了前者,心道罷了!就讓她們拿著這筆錢快活幾年,等日後被抄家流放……也別怪她袖手。
實在是彼此間的情分,已經不剩一滴。
至於隨行的人員,斟酌了再斟酌。參考了各房的態度,還有俞清瑤自己關於未來的考慮,選定了六個丫鬟。兩個大的,翡翠瑪瑙,都是能幹之人;四個小的,碧璽、水晶、琥珀、玻璃。其中,碧璽就是春妮,活潑伶俐,水晶就是那個會打絡子的,玻璃憨厚,是四房送來的,琥珀則是大太太賞的。
這個數目不多,在侯府接受的範圍內;其次各有各的特點。別人都覺得選定這六個,是培養心腹左右手了,連她們自己都覺得,從家裡帶去的丫鬟能跟外面買的一樣嗎?
誰也不知,俞清瑤內心真正的想法。
忠與不忠,原不在跟隨的時間長短。前世就是,她最信任依靠翡翠,不曾打罵過一句,吃的用的盡挑好的給,知心話也肯對翡翠說。那又怎樣呢?害她閨譽喪盡的時候,不見翡翠心軟!
倒是後期買的丫鬟琉璃,只為賞了她全家一頓飽飯,死心塌地的報恩。滾釘床的時候,若不是琉璃冒死拿來的止血藥,估計早就流血流死了!
俞清瑤真心想帶的,只有胡嬤嬤一人。選這六個丫鬟,別有用意。
翡翠留著,為了引出日後陷害她的兇手;碧璽長舌,留在俞家,萬一那天叫嚷出金簪死的那一天,怎麼辦?玻璃是四房的人,她需要一個能與四房聯絡的人――因抄家流放後,四房的人跟俞家劃清界限去了海外,十多年後帶回來制“玻璃鏡”的工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