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解、民族血統或社會出身等原因,具有取消或損害就業或職業機會均等或待遇平等作用的任何區別、排斥或優惠視為歧視。”
蔡定劍教授:判定是否是歧視的基本原則,要看用工條件是否出於職業內在需要。如果就業和職業中規定的條件與工作的內在要求無關,就應視為歧視。
就業歧視的範圍很廣,包括性別、殘疾人、健康(乙肝、艾滋病)、身份、年齡、民族、血統等。而在具體的就業過程中,就業歧視還表現在職場晉升、教育培訓、待遇、勞動保護、退休等方面。
蔡定劍教授:反就業歧視與競爭和效率並不是完全矛盾的。反就業歧視當然不能解決就業問題,而是要解決競爭條件下的平等機會就業問題。越是競爭激烈,越要講究機會平等。反就業歧視就是要告訴企業,應該用更科學的方法來挑選人才,而不是根據偏見來挑選,這樣才有利於企業更廣泛地選拔人才。
對於目前的種種就業歧視,學者們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求職者維權意識淡漠固然是導致就業歧視氾濫的原因之一,但法律制度設計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對於就業平等,我國相關法律已有明確規定。如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視”、“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益保障法中也有類似的規定。但在現實生活中,相關法律條文往往沒能得到很好的執行,導致就業歧視愈演愈烈。因此,要消除就業歧視,需要加快立法,將有關法律中反就業歧視的宣示性條款變成更具操作性的規範。
殷謙後話:
對於就業歧視現象,我們當然就不應僅僅侷限於道義的聲討,還要看就業歧視之所以存在的現實基礎,以及當下是否具備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現實路徑。從立法上剷除就業歧視,已是中國的當務之急。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保護的公民最重要的基本權利,是基本的*構成要件之一。應在《憲法》中增加反就業歧視的內容,並制定獨立的《反就業歧視法》,同步制定《促進就業法》和出臺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和企業多僱傭員工的減稅政策等是更加重要的事情。這當然需要國家財政為解決就業問題開道。
如此,我們方能擺脫“血汗工廠”式的惡性就業增長方式,也才能更大程度地實現就業的和諧。
。。
外國人在中國的生存現狀調查(1)
隨著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和積極的招商引資,來中國做生意、或者長久居住的老外越來越多。現在已經不是當年的《北京人在紐約》,更多的是韓國人、日本人、歐美人在中國,青島是除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外,外國人最多的中型城市。據《青島晚報》,2006年底,在青島的韓國企業已經超過6000多家,現居住在青島市的外國人中韓國人佔八成以上,其總數超過10萬,其次是日本人、歐美人。跟以前人們在街上看見操外國語言的老外們就感覺十分新奇不同,現在的青島人對於身邊走過的金髮碧眼的老外們已經見怪不怪。
韓國人在青島“樂不思韓”
在青島城陽區、嶗山區、以及香港中路韓國人聚居的地方,觸目可及的韓國料理、健身房、酒吧、洗浴中心都是用韓文標示,屈指可數的漢語也都是充滿了韓國風情。這讓許多韓國人生出感嘆:這是一座不需要漢語就能做生意的城市。青島常住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他們大多是丈夫在韓企工作,妻子持家或工作的同時學習漢語,孩子在青島的中小學校上學。
金辰珠是隨著自己所在的公司來到青島的。起初,公司只是在青島設定了一個辦事處,到現在已經全部搬遷到青島。她非常喜歡青島這座城市,氣候跟韓國接近,交通十分便利。在青島和韓國之間往返的客機每天在10架以上,到仁川的輪渡每週至少也有4班,青島距離韓國首府首爾的飛機航程也就一個多小時。她覺得自己在青島的生活十分方便,因為韓國客戶很多,這一切都讓她經常覺得並沒有離開祖國多遠。金辰珠像青島當地人一樣,都在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奮鬥。只不過,在這裡她遠離了韓國的高消費和高壓力,生活變得更加輕鬆,她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工作之餘,她可以去青島高檔的購物場所消費,比如陽光百貨、麥凱樂、佳世客,如果在韓國,要去同等水平的購物場所,就她的收入來說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還有一位尹在原,他今年26歲,200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