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2/4 頁)
他們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訓練計劃。
李志忠現在給蘇祖指定的訓練計劃,多數其實只是一個明面的計劃,其實細節上的執行和完成,經常也是以蘇祖為主。
在場邊的章裴孟和蘇丙天兩人看著蘇祖和李志忠相互討論著各種訓練計劃,眼睛有些發直。
章裴孟還好些,畢竟做過蘇祖的訓練搭檔,蘇祖和李志忠溝通意見相左的情況他也遇到過。
而蘇丙天則是完全不敢想象,運動員在和教練討論訓練計劃,而且看樣子李志忠隱隱還是以蘇祖的意見為主。
他在體校時候的訓練,就是教練說這樣練那就這樣練,那樣練那就那樣練,運動員哪裡有話語權。即便強度過大,練得受傷了或者太累支撐不住,也別無他法。
他是一個訓練態度非常好的少年,執行力強,佈置下來的訓練任務就會認真去完成,但還真的未曾思考過這些訓練任務是否完全在自己的身體承受範圍之內。
這個時候,他有點明白方才張平秋說的那句,運動員需要自己動腦思考的意義。
這一點不只是比賽,而且是在日常的訓練中,就需要學習和累積各種知識,形成對自己一個十分體系的認知。
李志忠和蘇祖兩人聊天間偶爾蹦出的一些英文單詞更是打破了他原來的認知,他和蘇祖差不多都是初中被選上進入體校的。
但是現在看來,蘇祖的知識面和對運動學的認識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而且,這位李志忠教練也完全不像他了解到的很多教練那樣專斷獨行。
蘇丙天知道,即便是體校對他非常不錯的寧教練,在面對訓練任務和訓練計劃的時候,也是不容他質疑半分的。
這一點其實蘇祖自己都沒有發覺,但從走上競技體育這條路時,他也是一片空白。
他比同樣年齡的少年人多的一點就是,他知道怎麼去做到專業。從第一次進國家隊青訓開始,那時候聽課學習各種體育教育,運動人體科學,運動訓練等等,這些年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不知不覺之間他掌握的訓練經驗技巧,其實並不比其他人少。
而且因為是運動員,能夠親自驗證的緣故,很多有用的或者合適自身的他吸收過來,整個認知漸漸超過了不少人。
像李志忠提出的交叉訓練水中跑步,開始蘇祖還是按照李志忠說的訓練方式進行,但幾次以後,蘇祖其實就漸漸地摸到了最合適自己的訓練方式。
無論是水中空踩邁步,還是加了幾個啞鈴進行強化擺臂訓練,蘇祖都在按照符合自身情況的方向前進。
李志忠心下明白,一個有天賦還懂得思考的運動員,他的職業生涯如果不遭遇重大傷病,必然是光輝燦爛。
而且即便這個運動員天賦一般,在自己的職業生涯未能取得特別好的成績,但真正如果有過深入的思考,從訓練到比賽,結合一個運動員和教練的角度,往往在他進入到了教練行業後,很快就能夠風生水起,成為頂尖的優秀教練。
第三百三十五章 沉迷進去
“師父,我還是想試一試。”
蘇祖對於現在的情況很清楚,他現在系統內的各項屬性,體能素質、敏捷素質和力量素質達到30點後增長越發緩慢。
倒並不是完全不增長,比如力量素質,如果他在健身房停留的時間再多一點,重量在加上去,力量肯定能夠突破30,再度提升。
但從當前他身體的整個情況來說,力量素質再度增長,身體肌肉無疑會變得臃腫,即便同時敏捷素質,或者其他幾項素質提升上去,帶來的速度提升還不如現在。
反而是反應、耐力、柔韌幾項能夠一定的提升,但各項素質相輔相成,如果耐力素質提升上去,體能跟著一起增加,但敏捷和力量素質同樣會面對一定的下降。
這就是人體身體結構決定的。一個耐力極佳的馬拉松長跑運動員,不可能是一個肌肉發達的短跑運動員。
而一個短跑運動員需要爆發力需要肌肉,同樣他的耐力不可能達到一個長跑運動員那樣的程度。
蘇祖認知的很清楚,想要再度打破當前的成績,從訓練的角度上講,他必須將自己的技術再進行最佳化,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和領域。
這樣可能短期之內成績會面對下滑,但是從長期的角度來說,面對即將到來的牙買加軍團,卻是非做不可。
李志忠看著蘇祖即是欣慰又有些擔心。
欣慰的點自然是,蘇祖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依舊能夠保持本心想著不斷最佳化技術,有超越自我,追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