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那幢石庫門房子,人稱“李公館”——同盟會*李書城在此居住。李書城的弟弟李漢俊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他和李達一起負責*“一大”的籌備工作。李漢俊說,他家房子大,可供開會之用。這樣,*“一大”就在“李公館”底樓的餐廳裡舉行。
那天,代表們按照馬林的緊急決定剛剛散去,那個陌生男子就帶著一群法國巡捕前來搜查。這表明馬林當機立斷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那個闖入*“一大”會場的陌生人確實是密探。
翌日,會議轉到浙江嘉興東湖舉行。*“一大”在東湖的遊船上順利閉幕。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查詢:那個闖入*“一大”會場的密探,究竟是誰?
當時,出席*“一大”閉幕式的總共有十四人:其中*“一大”代表十二人(周佛海因病沒有出席會議),共產國際代表兩人。
當事人後來在各自的*之中是這樣回憶那個密探的形象的:
據包惠僧回憶那個密探是“穿灰色竹布長褂”;
李達說是“不速之客”;
張國燾說是“陌生人”;
陳公博說是“面目可疑的人”;
劉仁靜說是“突然有一個人”;
陳潭秋說是“一個獐頭鼠目的穿長衫的人”。
——這便是留存在當時目擊者們腦海中的印象。此外,再也沒有更詳盡的文字記錄了。
由於沒有詳細的線索,多少年來一直沒有查清這個闖入*“一大”會場的密探。
我在創作“紅色三部曲”的時候,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查清了這一歷史謎案。我的查證,得到了許多*黨史專家們的認可。
“紅色三部曲”總共150萬字,是寫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紅色歷程。“紅色三部曲”由三部長篇組成,即《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這套“紅色三部曲”在大陸、香港、臺灣分別出版,產生廣泛的影響:
我用三句話,概括“紅色三部曲”中三部長篇的主題:
《紅色的起點》寫的是“中國有了共產黨”;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寫的是“中國共產黨有了領袖毛澤東”; txt小說上傳分享
“雪藏”了26年的《追尋彭加木》(6)
《毛澤東與蔣介石》寫的是“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打敗蔣介石”。
在《紅色的起點》一書中,我詳細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的歷程,內中就涉及那個突然闖入*一大會場的密探。
密探為什麼會突然闖入*“一大”會場的呢?
經過查證,是出席*一大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引起了密探的注意!
馬林,這個來頭不小的“赤色分子”1921年4月在奧地利維也納被捕又獲釋之後,成了各國警方密切注視的目標。
馬林在1921年4月動身來華。馬林來華是列寧向共產國際推薦的。列寧在推薦書上寫道:斯內夫利特(即馬林)作為共產國際代表去中國,他的任務是查明是否需要在那裡建立共產國際的辦事機構。同時,責成他與中國、日本、朝鮮、東印度、印度*和菲律賓建立聯絡,並報告它們的社會政治情況。
正因為馬林早已引起注意,所以他在來華時途經科倫坡、巴東、新加坡、香港,都受到了嚴格的檢查。
馬林尚在途中,荷蘭駐印尼總督府一等秘書於5月17日、5月26日、5月28日三度致函荷蘭駐滬代理總領事,密報馬林行蹤,並寄去了馬林的照片。荷蘭外交大臣也於5月18日致函荷蘭駐華公使,要求公使“將荷蘭危險的革命宣傳鼓動者出現在遠東的情況通報中國政府”。
1921年6月3日,義大利的“阿奎利亞”號輪船徐徐駛入黃浦江。馬林剛剛踏上上海碼頭,密探的眼睛便盯上了他。
正是因為馬林處於密探們的嚴密監視之中,所以在7月23日晚當馬林來到上海“李公館”出席*“一大”開幕式,便使“李公館”引起密探的注意。
也正因為這樣,當7月30日馬林再度來到“李公館”,出席*“一大”閉幕式,密探就突然闖入“李公館”……
那個突然闖入的不速之客,究竟是誰?這曾是一個歷史之謎。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那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破解這個歷史之謎的重要線索。
1990年暑日,我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