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第2/4 頁)
也柔弱了一些,對這些個旗人須得恩威並重。
微微沉吟,他才道:“這批旗人入軍工作坊已經半年,就這二日公開考核,與軍工作坊的所有工匠同一個標準,過關的轉為工匠,未過關的再給三個月時間,三月後,若仍是過不了關,其親屬或是子弟從禁衛新軍中開革,一家人發往盛京。”
略微一頓,他又補充道:“將朕的旨意用白話文書寫,張貼在各作坊大門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軍工作坊容不得半點馬虎,考核敢有徇私舞弊者,流放澳洲。”
一聽如此嚴厲,胤禟不由遲疑著道:“皇上,是否嚴苛了點,臣擔心他們鬧事。”
“鬧事?”貞武不屑的道:“朕正愁找不到人立威,有膽敢聚眾起鬨者,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
胤禟心裡暗自嘀咕,若是有得一半人鬧事,這禁衛新軍豈不是廢了?微微沉吟,他才問道:“若是有人不願意,要回京城,該如何處理?”
“允許。”貞武毫不猶豫的道:“不過在禁衛軍的家屬子弟同樣要革退。”說著,他看了胤禟一眼,道:“不要擔心,他們又不傻,禁衛軍是統一發放馬甲的餉銀再加上軍工作坊的工錢,一年的收入超過一戶上等人家,這筆帳,他們自己會算,
這些年,朝廷對旗人太過縱容,如今必須得嚴苛一點,眼下大清國力蒸蒸日上,日趨富庶,將會迎來數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太平,如是對旗人繼續寬縱,數十年後,大清將無可戰之兵,咱們不能只顧眼前,得為後世子孫著想。”
胤禟不敢多言,忙躬身道:“皇上聖慮深遠,臣尊旨,後日便舉行公開考核。”
貞武點了點頭,便看向老十六胤祿,含笑道:“十六弟,你今年虛歲已經二十,在海軍也已呆了兩年,有何打算?”
胤祿沒想到貞武留他下來,竟是為的此事,不由微微猶豫了下,才欠身道:“回皇上,臣弟沒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臣弟在天津海軍學院兩年,感觸頗多,所謂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誠非虛言,臣弟自問沒有領軍的才能,但臣弟又想呆在海軍,因為在海軍才有遊覽四海的機會。”
見胤祿說的實在,貞武不由微微一笑,道:“十六弟倒是實誠。”
“在皇上面前,臣弟豈敢虛言?”胤祿卻是毫不拘謹的微笑道。
微微沉吟,貞武才沉吟著道:“去年,朕讓你網羅人才,在天津建立從事火器改良的研究室,進展如何?”
“回皇上,研究院已經建起來了。”胤祿說著,表情有些不自然起來,遲疑了下,才接著道:“不過,大家對火器接觸的少,不知從何處著手改良,如今,僅是在研究火炮的仰角與射程,對炮膛的的膛線雖然很感興趣,卻是不明原理。”
聽說已經建了起來,貞武甚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道:“研究火器改良非是朝夕之功,無須急噪,既是對膛線感興趣,你們不妨大膽的嘗試,試試增減膛線會是什麼效果,試試增減膛的纏角會是什麼效果,研究改良就是透過不斷的嘗試取得突破的。
剛起步,不能急,先找準研究目標和方向,例如火炮身管的長短、口徑的大小變化與射程的關係,火炮的後裝密封問題如何改進等等,你們不能閉門造車,要多與士兵交談,多聽聽士兵的抱怨,瞭解火器有那些地方不足,才能有針對性的改進。”(未完待續)
………【第571章 試探】………
聽的貞武並無責怪之意,胤祿不由放下心來,他自知沒有統兵征戰的才能,處理政務也毫無經驗,根本及不上一眾兄弟,唯一能出彩的便是貞武交辦的這個海軍火器研究所,他自然是下足了功夫,他自幼擅長算數,多次被康熙誇讚,在京城也結識了不少歷算學者。
去年接了差事後,他就將在蒙養齋纂修《律歷淵源》的一眾歷算大家梅文鼎,梅成,年希堯、魏廷珍、王蘭生、王之銳、陳萬策、徐用錫,李鍾倫,梅瑴成等網羅到了天津,奈何朝廷對火器管理甚嚴,一眾人對火器知之不深,雖然算學造詣不低,一時之間,卻不知從何著手,他心裡其實比貞武還急。
聽到貞武提出要找準研究方向和目標,多與士兵交流以瞭解現有火器之不足,又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他登時就大為興奮,忙躬身道:“經皇上這一點撥,臣弟茅塞頓開,回去就給佈置具體的任務。”
見胤祿一副少年心性,貞武微微笑了笑,這一年時間,他事務繁忙,對海軍的這個火器研究所大為疏忽,如今想了起來,自然要一步到位,略一沉吟,他便道:“兵器研究所必須有專門的鑄造作坊、鍊鐵作坊、最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