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光滑,折而不斷,發出“喀啦啦”的聲響,有些像玻璃紙,那紅白小花也不知是用什麼材質做成,幾可亂真,更不知古人花了多大功夫,裁剪出數以億計的根根細草,平鋪了整個大殿。
卓木強巴默不作聲地點點頭,這當然是假的,在這地下不知多少米深,若非機關啟動,連光都沒有,怎麼可能有森林,那些大樹的樹幹上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有火盞燃燒,若是真樹,又怎麼能引火燃燒呢?
但是,假得如此有氣魄,假得如此逼真,讓人如墜幻雲,卓木強巴也不得不感嘆千年前的能工巧匠們手藝之精湛,想法之奇妙,令人歎為觀止。他轉頭向天,那百餘米的高空,在穹頂與牆面接壤之處,無數神佛金剛呈四十五度俯角,踏雲繞樑,注目而視。莫金分腿而立,緩緩環視,這種空間和色差的巨大轉變,令人的心態頓時從險象環生、岌岌可危轉為登臨絕頂的豪邁,就這麼簡簡單單地一站,他便覺得自己屹立於天地之間。他去過無數古墓,見過無數遺蹟,卻何曾見過這般宏大的氣魄,宮殿中有湖泊,宮殿中有森林,這已經不能簡單地稱之為一種藝術了,這是一種境界,包含了至高無上的禪宗思想。兩人漫步於林,心隨風平,腳下的細草發出摩挲之聲,如情人囈語,如幽泉交奏,漸有禪意。那巨樹不知用何種材料製成,火光燃燒箭,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清新氣息,淡若幽蘭,又似檀香,令人心神安寧,從頭到腳,都好似沐浴在聖潔的光環之中。
不知走了多久,卓木強巴一怔,緩緩抬手,指向遠方,莫金忽然一陣莫名感動,一陣酸楚之意湧上鼻尖,他趕緊揉鼻頭,將那股陡生的情愫壓了下去。
好大一棵樹!
樹幹刺穿蒼穹,頂天立地,樹冠如一蓬巨傘,遮天蔽地,周圍那些巨樹,就好似它的子子孫孫,將其環繞,穹頂之上壁繪飛天,爭先恐後地向神木樹冠湧去。
見者心聲,卓木強巴忽然有了一種說不出的感悟,只覺天地僻靜,假作真是真亦假,似聞蟲語鳥鳴,諸般煩惱,皆已消散。
而莫金則彷彿看到了祖屋前那一蓬巨樹,想起了在那樹下論道的一對祖孫。
第三節白象之境
在那神木的下方,還有一個小白點,狀若小馬駒,不知為何,自抬眼望見那株樹時,卓木強巴和莫金,便不約而同地向那棵大樹靠近,初始還提防機關,平安無事地走了一段之後,開始加大步伐,越走越快。
走近了,才發現,那白色的,哪裡是什麼小馬駒?乃是一頭六牙白象,高數丈,在那通天大樹的下方,林間小樹排成兩行,似乎是供白象通行之路,一條明亮如鏡的丈寬清溪,自白象身前,無聲盈動。
那頭白象披冠帶冕,背馱空心蓮座,神情怡然自得,仿若午間小歇,又似清晨汲水自浴,說不出的暢快歡愉,與溪、與林、與樹生出一派和諧的境界,渾然天成。卓木強巴那種發自內心的感悟愈發強烈清晰起來,這是何等的自在無憂。
忽聽莫金喃喃念道:“獨步天下,吾心自潔,無慾無求,如那林中之象!”
卓木強巴豁然頓悟,沒錯,就是這種感覺,獨步天下,無慾無求,這尊六牙白象與這方天地間,構成一種無慾無求之境。所謂把酒臨風,寵辱偕忘,莫過於此,甚或更高一籌。他些微錯愕地看著莫金,實在沒想到,莫金竟然也有這等境界,一語道破。
“這是南傳巴利文五部經中的語句,”莫金被卓木強巴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解釋道:“象乃佛中之聖,一向被喻為具有大法力和大慈悲的神獸,它們體型龐大,不易被其他生物所傷,也從不主動傷害其他生物,除了人類,便沒有天敵,獨步於林,首先當有獨步於林的資格!”
對於莫金的解釋,前面還可接受,至於最後一句,卓木強巴卻認為莫金理解偏頗了,同時他也想起了《大藏經》的一句話:“寧獨行為善,不與愚為伍,獨而不為惡,如象驚自護。”跟著道:“象有大威力而性情溫順,為菩薩坐騎時象徵法身能負荷,為菩薩化身時,象徵具有大慈悲和大勢力。佛有八十瑞相,進止如象王,行步如鵝王,儀容如獅子王。無漏無染,是以象身通體潔白。六牙表示佈施、持戒、隱忍、禪定、精進、智慧六度,得六度者,渡生死海,往彼岸得永生;亦指菩薩的超度人間且自由無礙之力,六種神通。”
莫金對這些不敢興趣,轉而將目光投向白象冠冕之上,那上面鑲金鏨銀,一溜紅藍寶石珠圓玉潤,小的若鴿子蛋,大的足有雞蛋大小,以莫金的眼力,竟是甫一盯上,就轉不開眼珠了。
卓木強巴的目光,也由白象落到了白象身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