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頁)
送到不同的地方,那些開口,都通向不同的大殿。對於我們來說,這些移來移去的吊臂像迷宮一樣,其實對走熟了的工匠而言,卻是最快捷方便的通道”
轉了幾轉,年輕人帶著他們走進其中的一條通道,轉出這條通道,所有的人又是一愣。
前方出現的是一條巨大垂直的甬道,就像塔一樣,他們站在塔的邊緣,有螺旋狀的緩坡繞行向下,而塔的底座明顯是一座火眼,炙熱的空氣在塔內肆意蔓延,站在緩坡邊緣向下望,能清晰地看到金紅色的岩漿翻湧。最不可思議的是,沿著緩坡外沿,整整齊齊地聳立著一排排金屬臂,巨大的金屬臂在某種動力的作用下有節律地做著有規律的運動,還有不少小的機械手臂來回忙碌著,巨大的動能透過這些機械臂傳遞到整座神廟的各個角落。
每個人都感覺到,這不是一座殿堂,而是一座工廠,史無前例的巨大工廠,年輕人帶著敬畏道:“很震驚吧!這就是整座神廟的核心,一臺永動機!”看著所有的人張大了嘴,年輕人的臉上出現一抹微笑。
“這不可能!”呂競男馬上反駁道,“科學已經證實了,永動機是不可能被製造成功的!”
“那要看對永動機是怎麼定義的了,”年輕人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永遠都能運動下去的機器,是不可能的,但是相對於人類的生命而言,多久算是永遠?十萬年,夠不夠久?整個人類文明史,就算加上史前文明,也不過一萬年。以前那些科學家,他們要製造的不是永動機,而是一臺無中生有機,違背了能量守恆原則,想要憑空製造出能量來,當然不能實現。事實上,製造永動機的關鍵不是機械多麼複雜,而是能不能為其提供永久的動能。”
年輕人張開雙臂,如佈道師一樣高聲道:“想想吧,你們的古人,你們的先祖,早在文明誕生之初,就已經學會了利用永遠的動能。河流的奔湧,百年才改道,山峰鼓盪,週而復始,他們所缺少的,只是足夠經久耐磨的零件。潮汐能,洋流迴圈,一萬年不變,算不算久?太陽能,四十億年光照,算不算就?只要利用這些能量作為原動力,讓一臺機器永遠動下去,理論上是可行的。”
年輕人將身體微微探出,指著下面轟鳴作響的機械道:“齒輪、滑輪、軸承、槓桿,這些零部件在很久以前就被古人發明了,迄今為止,機械中用的還是這些東西,之所以不能保持長久的運作,重要問題在於零部件的損耗。如果說,有這麼一臺機械,他能自行更換修復磨損的零件,並擁有永遠的動力來源,那麼,它為什麼不能稱作永動機呢?”
亞拉法師看著底部的火焰,遲疑道:“你是說……它一直在工作?不是開啟門才啟動的機關嗎?”
“開啟門,只是啟動了它的防禦機制,事實上,它一直在工作,否則,你以為籠罩方圓幾百公里的霧氣,是怎麼來的?這些充滿智慧的古人,降服了火山,利用火山的核心做動力,製造了一臺可以影響方圓幾百公里氣候的大空調,同時,將這個世外桃源,徹底的隱藏起來。你們別忘了,這是唐時的技藝,這樣的技藝,已經超越了那個時代,有許多的科學構想和原理,就是今天的科學家,也只能望洋興嘆。事實上,這些也是古人學來的,這世上,早就有永動機了,而且無處不在,你們可知道是什麼嗎?”
呂競男想了想,頓悟道:“是人!”
年輕人笑了笑,點頭道:“是生命,這個世界上,不管動物植物,還是原生生命形態,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既是,它們有能量的迴圈更迭,有自己的延續方式,他們要生長發育,都是活動的。而且,其子代體都很完美地詮釋了父代體的特徵,而進化又令它們將不好的剔除掉,從而只留下更適宜這個世界的個體,這不是永動機是什麼?人為什麼要造機器?不就是為了彌補身體上的不足嗎?而機器是根據什麼造出來的?也正是根據這世上萬千變化不同的生命體造出來的。”
第二節莫金VS柯夫
征服火山,改變方圓幾百公里氣候的大空調?這些都是現代科學家可望而不可及的設想啊!原來早在唐代,我們祖先就達到了這樣的工藝麼?從年輕人嘴裡說出的一樁樁令人不敢置信的事實,讓亞拉法師和呂競男沉浸於震驚之中,只看著那一臺臺超出時代範疇的巨型機械臂,恍然不覺已繞著螺旋邊緣走了多少圈。
突然年輕人一聲怒罵,將他們從沉思中拉了出來:“該死!果然有這個東西!”
呂競男抬眼看去,此時已到了環形通道的底部,距離下方的火眼還有上千米的高度,巖壁上到處都鑲嵌有無數齒輪,徐徐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