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我們是張書記身邊的人,最瞭解張書記,更有責任站出來維護張書記形象。不過,不是那個場合,也沒有必要自己提出來去做解釋,那樣別人以為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成了反宣傳。”馬傑說:“是的是的,我也只是同你講一下。你看是否應報告一下張書記?”孟維周說:
“沒有必要報告。當領導的,一人難滿百人意,有點議論,正常的,何必報告,讓張書記不暢快?張書記太忙了,沒有時間關心這種事!”
其實這種議論孟維周早就聽說了。還有人告黑狀告到了省裡。不光這些,還說他同幾個女人關係曖昧,已經死去的柳韻是他最喜歡的。張書記自己當然也知道了,並不放在心上。省紀委嚴書記來地區檢查工作時,張書記以閒談的方式,再次講了他那句名言,說有人告狀的領導不一定是好領導,沒有人告狀的領導絕對不是好領導。嚴書記點頭稱許,說言之有理。張書記此後又在好幾個場合講了這話,孟維周便感覺出這話的分量來。細細體會,那句名言妙不可言。既然有人告狀的領導不一定是好領導,中間自然有壞領導。同是有人告狀,誰好誰壞,怎麼知道?這就說不清了。妙就妙在這個說不清。
省日報社駐本地區記者站白站長奉命來到張兆林辦公室。
李秘書長和孟維周在座。張書記就各級領導應如何為企業家撐腰,理直氣壯地支援改革這個問題發表了重要意見。指出,這個問題,我們地委一直是重視的,地委也是帶了頭的,全區總的來說是做得不錯的。但是,有些同志做得不夠,個別同志對這個舉措還有誤解。所以,我建議組織一次宣傳活動。群眾要靠正確的輿論引導。最後責成李秘書長負責牽頭,由地委辦、行署辦、宣傳部、記者站等單位抽調骨幹,具體研究落實。
李秘書長叫白站長和孟維周到他辦公室去,三人先湊湊,搞個大致方案,到時再請有關單位的同志談。
“湊一湊,湊一湊吧。”李秘書長說。
白站長說:“聽李秘的,聽李秘的。”
孟維周也說:“聽李秘的。”
李秘書長說:“那好吧。我的意見,這次宣傳,內容上要有針對性,聲勢上要有震動性,組織上要有計劃性。現在的問題是,對於改革大家是有共識的,但落實到支援具體的改革者,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所以說,首先要以張書記的名義,寫一篇強調理直氣壯地支援改革者的理論文章,這個原則上由宣。傳部和地委辦負責。另外,組織一篇長篇報道,宣傳地委一班人同企業家交朋友,為企業家排憂解難的事蹟,這個原則上由行署辦和記者站負責。省報就上這兩篇,不在於多。同報社的具體聯絡工作,白站長負責。地區日報,除了上這兩篇文章外,還可以另外組織一些。我就這個意見,看兩位如何?”
白站長表示擁護。
孟維周也說:“這樣安排好。”在孟維周看來,李秘書長雖然語言表達有些彆扭,生硬地湊出個“三性”,但看問題還是看到點子上了,部署也很有條理。領導同志講話的語法或邏輯毛病,孟維周也早習以為常了。
李秘書長說:“那好。小孟請通知一下幾個單位,明天上午八點半到地委會議室來開個會。”
孟白二人便告辭。出來後,白站長將孟維周拉到一邊,說:“我不便同張書記和李秘講,你看怎麼參謀一下。文章當然要上的,但省裡報社那邊要意思一下,我們站裡沒有這個開支。”孟維周說:“這個好辦,按老規矩,我提醒李秘就是了,不必驚動張書記。”
半個月之後,文章先後在省報發表了。先發張書記的理論文章,《要理直氣壯地支援改革者》。這是一篇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好文章。過了幾天,又推出長篇報道:《人民公僕的情懷——西州地委一班人做企業家朋友,為改革者撐腰》。
張兆林收到了一封告狀信,告的正是唐半仙。信是孟維周拆的。一般的信,該怎麼處理,孟維周就代為處理了,不用交張書記過目。因為這封信關係重大,他不敢擅作主張。主要告唐半仙三件事,一是貪汙公款;二是生活腐化;三是經營失誤,企業虧損。情節具體,言之鑿鑿。署名物資公司職工李友竹。這讓張兆林很不好辦。前不久剛宣傳過地委領導同企業家交朋友的事蹟,他自己還寫了理論文章。這當然是正確的,可那篇報道里專門寫到了張書記同唐半仙交朋友的生動事例。張兆林猜不透是唐半仙得罪了職工,還是有更復雜的背景?他隱約感覺到,這似乎是衝他張兆林來的,可能還有更復雜的情景。張兆林見這信是電腦打的,說明告狀人肯定印了若干份,其他領導也會收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