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在這裡幹得好好的。”
關隱達嘆道:“要說願意,我現在願意回老家,可是身不由己啊!”
下午,關隱達仍去辦公室。走到路上,關隱達突然意識到自己已不屬於這個地方了。他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眼前的一切似乎都罩在一個彌天漫地的大玻璃罩裡,而他一個人站在外面。在這個玻璃罩子裡面,他分明經歷過無數的日子,而這一切不再有任何印跡了。在黎南的歷史記載上,只會有簡單的一行字:某年某月到某月,關隱達任黎南縣委書記。歷史就是這樣空靈而抽象,全不在乎你個人的感受是如何的真實而具體。
第六章
孟維周任地委書記不久,西州地區改作西州市。孟維周從縣委書記走向市委書記,只用了四年多時間。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人背地裡叫孟維周孟公子。據說全省有四大公子,都是最年輕的地市委書記。孟公子最小,還不到四十歲。人們只在私下裡叫他們公子,都因公子二字意蘊太豐富了。
西州叫市了,老百姓跟著興奮。儘管工人仍是沒事兒幹,儘管農民仍被城管隊趕得滿街跑。老百姓外出打工,說起自己是西州市人,自我感覺好多了。最幸福的大概是農民,他們大清早醒來,突然就由鄉巴佬變成城裡人了。
老百姓自顧自己高興著,沒想到官場的人們因為地區改作了市,比任何時候都忙碌了。孟維周經常強調,西州要緊緊抓住地改市這個大好機遇,加快發展。孟維周的指示,大小官員們算是心領神會了。平時官場的人慣用的問候語是:忙嗎?西州最近變了規矩,很多人見面就說:抓住機遇!彼此還得客氣:哪裡哪裡,你抓住機遇!知己的朋友碰了面,表情就更加神秘:這回你可要抓住機遇喲!也有人調侃別人:你抓住機遇啊!對方就以牙還牙:他媽的你調戲老子,你才抓住機遇哩!
原來地區改作市了,各級領導班子都會有所調整。
很多人吃過晚飯就急不可耐地看手錶,等著天黑下來。偏是夏天,天黑得遲。好不容易捱到天黑,他們就一溜煙跑進市委機關。他們爬上桃嶺,儘量低著頭。桃嶺早已不見一株桃樹,桔樹已長得很茂盛。人們卻仍習慣叫這桃嶺。這大概是給老地委書記陶凡留下的惟一紀念。桃嶺的路燈很灰暗,桔林黑漆漆的。可上桃嶺的人仍嫌一路上太亮堂了。他們恨不能成為土行孫,鑽進地裡絲溜溜地跑,突然就在孟維周或別的市委領導客廳裡冒了出來。這些行色匆匆的人,就是上市委領導家去抓機遇去的。
哪裡都有喜歡操心的人,專愛理些別人不想讓人知道的事。有人發現,自從地區改市的訊息越來越明確了,往孟維周家跑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孟維周的脾氣就越來越大,有次在會上發了火:有些人,天天往市委領導那裡跑。有什麼好跑的?
共產黨的官是哪個可以跑下來的?但是,桃嶺一直就沒冷清過。有人講得誇張,說到了晚上,往桃嶺跑的人,多得就像螞蟻搬家!
孟維周剛當地委書記時,有人擔心他壓不住臺。他畢竟太年輕了。可是沒想到,他坐上這把交椅,居然很能服眾。有些老幹部怎麼也想不明白,孟維週年紀輕輕的,哪來這麼高的威信?他們忘記建國初那會兒,自己當上地市級領導也才三十出頭。年輕幹部卻很佩服孟維周,他們對五十年代幹部年輕化不清楚,倒是知道西方很多國家元首年紀都不大。就說:孟書記要是生在美國,這個年紀當上總統都說不準!這種人多半碰不著孟維周的面,他們遺憾自己沒法當著孟書記說這些話。
西州有句很世故的俗話:欺老不欺小。意思是說,得罪誰都行,別得罪年輕人。年輕人誰說得準?弄不好明天就發達了。孟維週三十二歲就是縣委書記了,不到三年就出任行署常務副專員,才一年半工夫,又從副專員位置一步爬到地委書記。人們說起官員的晉升,常用一個字:爬。生動又形象。可這個字用在孟維周身上,就不太貼切了。他是在飛。
西州人都料定孟維周還會飛得更高的。西州本來就早被省裡幹部叫做機場了。說這裡是省級領導起飛的地方。省委副書記張兆林、副省長宋秋山、省委組織部長週一佛,原先都是西州地委書記。最近四任地委書記,只有陶凡就地退下來了。外地人不服氣的,就說難怪全省人民富不了,省裡領導都是從貧困地區來的。有些幹部背地裡竟把省委叫做西州省委。
孟維周好像更牛市,光是他的年齡,別人就競爭不過,更不用說他上面有張兆林。早些年,誰上頭有人,別人當面不會說他什麼,私下裡會說這人不過就是抱了條粗腿。現在變了。
上面有人,反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