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4 頁)
的話題,在擔心影響到工作的情況下,他很可能是不會分心和人說話的。
“我們的趙縣長!”
王林在心理重複了這句令他感覺動容的話。
“我們的趙縣長說過,要大幹三十天,要在30天之內讓受災同胞都住進新房。因此,我們必須要爭分奪秒的幹活,絕不能讓趙縣長失望。”
另一個埋頭苦幹的年輕人說道。顯然,話題提到了‘趙縣長’,引起了這個年輕人的談興。
“哦,小夥子,聽你話裡的意思,你家裡沒有受災吧?到這裡幹活,你願意來嗎?”
王林溫和的問道。
“是的,我家是沒有受災,但我們趙縣長號召大家來幫忙,我們當然要來,我們村子裡的年輕人都願意來,為了不影響到地裡的莊稼、而且也同時用不了那麼多人,我們就輪流的到這裡來幹活。”
青年隨意的回答道。
“你們一天有多少酬勞啊?”
王林繼續問著。
“趙縣長說要給我們酬勞的,一天五塊錢,比城裡工人賺的都多。但我們想著,趙縣長為我們做了那麼多好事,受了那麼多委屈。我們響應趙縣長的號召、是為了幫助趙縣長來到這裡的,怎麼好意思要錢呢。我們大家就一起商量做了決定,我們一分錢報酬也不要,就是飯也要自帶,不能給趙縣長增加麻煩。”
年輕人樸實的回答道。
王林再次動容了,幾天以來,他去過很多重建施工現場,也問過很多老百姓類似的問題,但沒有哪一次能讓他如此刻這般動容。
如果說受災群眾參與重建工作、不需要酬勞還說的過去。
可是,對於那些沒有受災卻前來支援的群眾來說,不要酬勞而且還自己帶飯,這還是王林第一次遇到。
在別的地區,各級政府在給予一定酬勞的情況下,都沒有多少農民願意參與重建工作,他們擔心會影響到自己家裡的莊稼。
可在這裡,老百姓們居然在不要任何酬勞的情況下爭著要來,如果不是親眼見到、聽到,王林絕對不會相信。
再想一想,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居然只有一個,就是為了他們口中的‘我們的趙縣長’。
面對這樣的情況,王林感覺自己被震撼了。
他下意識的回首望去,看了人群中那個年輕人一眼。
到了此刻,他心中的某些想法,終於有了決定。
結束視察之後,在眾多陪同官員的羨慕中,王林單獨和趙長天談了半個小時的話。
返回順城之後,王林又單獨和市委書記劉常清進行了長時間的單獨談話。
當天晚上,趙長天去順城劉家,與劉常清在書房裡談了幾個小時,直到半夜的時候才離開。
在王林結束視察工作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8日上午,趙長天與張子蘭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談話。
接下來,從9月9日開始,一直到9月18日,趙長天在張子蘭的配合下,突然展開了令昌縣官場很多人都為之側目的大行動。
大行動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關於昌縣官場的人事調整,大幅度的人事調整。
這些人事調整,涉及到了多個部門,多個重要崗位。
從8日到12日,人事調整涉及到的是鄉鎮一級的層面。
一些鄉鎮的一、二把手被調整,全縣18個鄉鎮中,有九個鄉鎮的一、二把手換了人。
王軍、張東山等趙長天的鐵桿心腹紛紛走到了鎮長和書記的位置上。
縣委書記馮長遠進行了抵抗,但無奈,趙長天和張子蘭已經聯手掌控了常委會。
而且,在人事調整中,趙長天已經充分考慮到了一些常委們的利益,李濤、黃峰等人都得到了一定的利於均沾。
從9月13日到9月18日,人事調整涉及到縣一級的層面,雖然調整的人員不多,但都是重量級的崗位。
在趙長天的運做和劉常清的強勢支援下,雖然唐慶天和馮長遠聯手進行了激烈的抵抗。
但最終,趙常天、劉常清取得了勝利。
萬家鄉黨委書記張大彪被提拔為縣委副書記,他頂替的是張越林的位置,張越林提前進入人大工作。
大河鎮黨委書記張秀芳被提拔為昌縣副縣長,她頂替的是副縣長劉雲飛的位置,劉雲飛進入市林業局工作。
農辦主任張學林、大河鎮副鎮長張向東也被提拔為副縣長,他們的前任被調往市裡其它部門工作。
第二百五十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