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4/4 頁)
,他曾經回過老家一次,卻發現家裡已經是滿目創痍,母親和弟妹都已經不在了。
和人打聽之後,才知道在44年,家裡人就搬走了,但具體搬到了哪裡?卻沒有人知道。
他在家鄉打聽了幾天,也沒有家裡人的任何訊息,他只能滿懷遺憾、怏怏的離開了家鄉。
後來,在解放戰爭爆發之後,他又陸續幾次的派人去家鄉打聽過,還是沒有任何訊息。
新中國成立後,他曾經在廣東省全省範圍內進行了尋找,家人的下落還是如石沉大海一樣。
幾十年以來,一直到現在,他曾經透過各種方式尋找過,但一次次都只有失望。
聽了弟弟的講述,老太爺也很黯然。但很快重新打起了精神,無論如何,與弟弟相逢都是一件大喜事。
在接下來的路程中,他們除了大致的向對方介紹了一下這些年彼此的經歷,其餘的談話時間就是圍繞著各自家族的兒孫們談論的。
畢竟,對於老人們來說,平日裡關注的頭等大事就是家族延續、以及後輩子孫們的發展問題。
在兩個老人各自的心目中,都有著相對偏愛的後代。
趙久義重點向大哥介紹了自己的大兒子、二兒子、小女兒、大孫子,而老太爺則是重點向弟弟介紹了自己的大孫子趙長天,也側重介紹了另外了兩個孫子趙長江、趙長河。
當趙久義聽完大哥的介紹之後,即使是以他戎馬一生所造就的強大心理素質,也為侄孫子趙長天的經歷而讚歎不已。
沒有依靠家裡的任何幫助,獨自在仕途闖蕩,24歲成為常務副縣長。這種升遷的速度,顯然是打破常規、而且極其罕見的情況。
以趙久義對官場的瞭解,這至少說明了兩點:首先,趙長天本人具備足夠的能力,其次,他善於構建屬於自己的關係網。
這兩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具備足夠的背景,卻沒有相應的能力,如果把他放在高位上,那不是愛護、而是一種捧殺,政治道路從來都是複雜而艱險的,不具備在那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