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1/4 頁)
王猛,35歲,是一個退伍兵,原來在保衛處工作。
王猛長得高大魁梧,言談舉止間,給人一種性格豪爽的感覺。
這個人就是周小林推薦的人選,趙長天見了一面之後,表示了認可。
接下來,周小林在徵詢了趙長天的意見之後,給趙長天安排了住處。
位於政府大院兒附近的一套單獨的院落,並給趙長天專門配置了兩個服務人員。
之所以如此,也是沒辦法。
原來,寧縣是有專門供縣裡主要領導居住的高檔住宅區的。可是,由於處在東城區,雖然由於靠近西城區的原因、沒有被洪水直接沖毀,但也被浸泡了幾天,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住人。
縣委書記周有為及其家屬,也是被臨時安置了一個住處。
等到這些事情都安排完之後,趙長天點上一支菸,一邊抽著,一邊總結著自己幾個小時的視察情況。
整個視察過程,讓趙長天心理多少有一些沉重。
雖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他還是沒有想到寧縣官場的局勢如此糜爛。
在財政局的走訪中,趙長天發現這個縣政府的要害部門中,居然只有一個副局長待在領導崗位上,其它的主要領導包括局長在內居然全都不在。
詢問之後,那個副局長吱吱晤晤的不肯說出實情。
而且,經過觀察,工作人員也都是一副懶散的樣子,聊天的聊天,睡覺的睡覺,正經工作的倒是沒有幾個。
面對這種情況,趙長天強忍著怒氣甩袖離去。
在其它部門,這樣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相對來說,只有農辦的情況讓趙長天還比較滿意,這個部門的主要領導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而且還正在忙於工作。
如果說官場的情況令趙長天十分失望、惱火,那麼,民間的情況更是讓趙長天憂心忡忡。
僅僅從縣政府大院內、外聚集的眾多衣杉襤褸、面黃肌瘦的老百姓身上,就可以看出局勢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在周林的介紹中,趙長天知道這些老百姓都是東城區受災的居民。
自從災後,就陸續的有老百姓聚集到縣政府,隨著時間的延長,人數越來越多,到現在,已經聚集了近千人。
這些人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求政府能給他們一口飯吃而已。
但就是這種簡單的要求,縣政府實現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每天也就是能勉強供應災民們吃飽而已。
之所以如此窘迫,實在是如今的縣財政幾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程度。
實際上,在洪澇災害之前,受持續大旱的影響,縣財政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甚至,各級幹部和公務人員在五月份到七月份只能領到一半的工資。
八月份,基本只能領到基本的生活費。
周小林說,他自己在八月份只領到了200元的生活費,如果不是以前還有一些積蓄,家裡的日子根本就沒法過。
據周小林介紹,這二百元還是領導的待遇,普通的公職人員在八月份只能領到一百元。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幹部還是普通公務人員,根本就沒有工作的心氣。
可以說,寧縣的這種狀況,在全國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其它地區,還基本上從來沒有聽說過政府會拖欠公務員的工資。
在沒來寧縣之前,趙長天知道寧縣很窮,是北寧省最為貧窮的地區,甚至在全國估計也能排得上號。
但即便是如此,他怎麼也想不到,寧縣居然窮到了這種程度,這簡直是顛覆了趙長天對於官場的認識。
公務員作為這個國家裡最受追捧的一個職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的穩定,直接體現在收入上就是旱澇保收。
也就是說,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公務員的收入都是有保障的。
在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中,公務員的工資向來是優先考慮的物件。
基本上,就是最為貧窮的地區,也總能透過種種渠道募集到一部分資金作為各級公務人員的薪資。
但顯然,寧縣打破了常規,估計也是開創了國內的先河。
趙長天相信,周小林不會在這樣的問題上欺騙自己。
如果把寧縣政府比做企業,在如今惡劣的財政狀況下,基本可以申請破產了。
難道市裡對寧縣的糟糕狀況就不聞不問?
懷著這種疑問,趙長天到了書記辦公室,他打算和周有為好好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