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老左和劉岱柱說:“咱們什麼導航器材都沒有,就跟著他們飛吧。”劉岱柱說:“明白”,左丹起飛後並沒把球拉起來,而在低空按GPS導航向左移動。佟立新和劉岱柱他們把球拉到300米高度,這時風偏右,遠遠地偏離了主會場。老左在吊籃裡想,這次肯定又失敗了,但願找個好場地安全降落。在空中他們和佟立新的球差開100米遠,天空上很多球都向右飄來。就在這時,不知是什麼原因,劉岱柱的球突然下降,老左忙抬頭看是否漏頂了還是球出現了問題,一切都正常,劉岱柱加大長火,還是控制不住下降速度。老左讓劉岱柱把應急開關開啟,一陣長長的火焰,熱氣球到水道溝柳樹梢上才剎住車,他們在吊籃上往下看,水道溝裡的水依稀可見。這時球又升起來,老左抖了幾下頂傘,告訴劉岱柱保持低飛,找合適場地降落。沒想到這陣風大了起來,熱氣球進了市區,他們選擇過馬路越過電線在前方樓前場地著陸,說話間球到了馬路上空,老左讓劉岱柱準備拉傘繩,球剛過路旁電線上空時,“拉。”老左喊道。球迅速下降,快到地面時又說:“鬆手”。老左加了一把長火,在球和地面接觸時,又說:“拉住。”熱氣球準確安全落在樓前場地上,隨樓前風颳倒了。
佟立新是在馬路那邊降落的,他們收球后,佟立新問老左:“速降是咋回事。”老左說:“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即沒漏頂,球也沒壞,加著火,球還是不停下降。”又說:“大概是遇到下降氣流了,當時正遇到一陣風,不然是不會這樣的。”
左丹在那邊看到離主會場太遠,放棄了投標,在馬路上輕鬆地著陸。
劉翔、張小寧、王金虎等幾個人選擇的起飛點相距不遠,而38號球的王金虎起飛後才知道衛星定位儀GPS在上午比賽中摔壞了。GPS是現代航空、航海、野外作業普遍使用的導航器材,也是參加熱氣球比賽應該配備的工具,在陌生的城市參加比賽,碰上能見度不好的天氣時,它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由於王金虎的球沒有GPS的導航,在起飛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們沒有辦法確定靶點的位置,基本上是盲目飛行。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調整。飛行了一段時間,當他們發現並確定標靶的位置以後,他們的熱氣球飛行軌跡已經偏右了許多。雖然盡全力調整,但最終還是從靶標的右側得分割槽以外飄了過去。
當天下午的比賽,在飛行途中風向發生了改變,50個熱氣球中只有一個熱氣球飛進了投標區域,其它所有的熱氣球,全部飛偏了方向。而唯一飛進得分割槽的是37號楊觀奇的球,後經裁判確認,因為他起飛距離不夠3公里,被判為犯規,與其它所有的熱氣球一樣,只能得到起飛分,沒有成績分。
2004年鍛鍊與成長 11
熱氣球比賽第一名滿分是1000分,第二名以後是根據標誌袋距離靶標中心點遠近確定得分多少。如果沒有成績分,就只能得本次比賽的基礎分,也就是參加本次飛行了,投沒投標,有沒有成績,都有這項起飛的基礎分。但不論什麼原因,如果沒參加本次飛行,就沒有這項分,即本次飛行為0分。
熱氣球飛過得分割槽域,可以說就已經完成了飛行任務,接下來他們只能平心靜氣地欣賞喀什的風景。在空中俯視大地,看腳下是另一番感覺,這就是熱氣球飛行的魅力。所有航空器只有熱氣球才能在裸露飛行中伸出雙手來與大自然擁抱,自由自在地和氣流同行,順風漂流。
喀什是南疆的重要城市,也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城市不斷擴建中,始終保護了一片古老的城區,從空中望去,在灰色的基調裡,你可以深刻的感悟到喀什人祖祖輩輩在時間長河裡的生活畸變,彷彿能把你帶回到與現代生活久遠的年代裡。有的飛行員說:“要不是在熱氣球上,真想立刻就走進這座古城去看看那裡的人們現在生活的狀況,這裡就是南疆著名的文化遺址——高臺居民區。
熱氣球剛剛飛過了老城區,王金虎他們看得出來離他們最近的那個熱氣球打算在河邊降落,但是還沒控制好球,就落地了,接地時摔的很重,無奈之下只好二次起飛,又飛到了空中。王金虎他們著陸控制的很好,成功地完成降落,喀什的老百姓大多數也沒見過熱氣球,不一會他們吊籃的周圍就圍滿了看熱鬧的觀眾。可能是不一樣的相貌增大了他們之間的距離,也可能是語言不通,無法交流,所以,在他們中間象有一層透明的牆,看的看,乾的幹,相互之間象似沒有一點來往。這場面要是在內地參加熱氣球比賽,著陸後,往往要回答現場觀眾提出的許多各種各樣問題以及熱氣球知識,為此,在少數民族地區飛行熱氣球只能和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