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許多車主在給蓄電池加註電解液(或補加蒸餾水)時,對其液麵高低往往採取越高越好,寧高勿低的錯誤做法。認為這樣就不會因缺電解液(或蒸餾水)而發生故障了。其實電解液過高,在車輛行駛和充電過程中,電解液很容易從蓄電池蓋上的通氣孔溢位而聚集在蓋上,使蓄電池蓋上的正、負極柱連通而構成迴路,致使蓄電池自行放電,並腐蝕蓄電池極柱。因此,在加註電解液時,應當符合其蓄電池的技術要求(一般電解液液麵的高度應高出極板防護網10~15mm)。
誤區4:電解液密度“越大越好”
許多車主認為,電解液密度越大,蓄電池的放電程度就低,蓄電池的端電壓就越高,電荷容量就越大,並且可防止冬季電解液結冰而凍壞蓄電池,因而在調整電解液密度時,不僅使原始電解液密度高於規定值,而且在正常使用中需補加蒸餾水時也習慣補加一些不同密度的電解液,結果使電解液密度越來越高。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電解液密度作為衡量蓄電池放電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以原始電解液密度已經確定為前提的,補加不同密度的電解液,只意味著提高原電解液的密度,即使測得的電解液密度較高也不能說明其放電程度就低;提高電解液密度可提高蓄電池端電壓和電荷容量也是相對而言的,況且電解液密度過大還會造成極板硫化和隔板腐蝕等多種問題,使蓄電池使用壽命降低。因此,電解液密度“寧大勿小”的作法不可取。應當按規定適當調節電解液密度。液麵降低,正常情況下只能補加蒸餾水(因電解液的正常消耗實際上是水的消耗),只有確因滲漏等造成的液麵降低,才可補加一定濃度的電解液。
誤區5:火花塞間隙“越大越好”
許多車主認為,適當增大火花塞間隙,能提高點火能力且可以節油,但若火花塞間隙過大,在發動機高轉速時容易造成斷路缺火或根本不能跳火。反之,若間隙過小,則火花能量小,不易點燃混合氣,容易產生積炭,也不利於跳火,甚至不能跳火。因此,火花塞電極間隙必須按規定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發動機的要求。
一般火花塞間隙因點火系統結構和引數不同而異。確定火花塞間隙的經驗值是:蓄電池電感線圈點火系統為0。6~0。7mm,有觸點磁電機點火系統為0。5~0。6mm,無觸點磁電機點火系統為0。8~1。0mm,電容放電電晶體點火系統為1。0~1。2mm,一般不得大於2mm。
誤區6:白金間隙“越大越好”
分電器上的白金觸點被串聯在點火線圈初級電路中,觸點閉合時,初級電流一般達到3~5A。若觸點間隙過大,觸點閉合時間變短,則初級電流太小,次極電壓降低;若觸點間隙過小,初級電流過大,也會降低點火線圈的次極電壓。另外,若觸點錯位使接觸面不足,以及觸點彈簧過大過小,都會降低高壓火花能量。因此,分電器上的白金間隙應適當,不能過大過小,也不能認為越大越好(一般間隙為0。35~0。45mm)。
誤區7:空調製冷劑充注量“越多越好”
汽車空調系統的製冷效果與系統管路中的製冷劑充注量有很大的關係。當製冷劑充注量不足時,空調系統的製冷量下降,製冷效果不好,但當製冷劑充注量過量時,空調的製冷效果未必更好,反而更差。這是因為,對於具體的車來說,其空調的製冷壓縮機的排氣量是一定的,給製冷劑的迴圈提供流動空間是有限的,因而要求參加迴圈的製冷劑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注入過多的製冷劑,一來造成壓縮機超負荷工作,降低其使用壽命,二來會造成高壓管路和冷凝器因過壓而損壞等。因此,汽車空調製冷劑充注量應符合其說明書上的技術要求。
誤區8:保險絲“越粗越好”
保險絲的作用是防止用電裝置因透過的電流過大而損壞。在使用過程中,燒斷保險絲是經常的事情,許多新車主卻不知道這是保險絲在起保護作用,甚至有些老車主總喜歡用較粗的保險絲來減少換件麻煩,而是盲目地換用粗的保險絲,有的甚至用銅絲代替保險絲。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其危害在於不僅容易損壞用電裝置,甚至可能釀成火災,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當保險絲被燒斷時,您千萬別不經檢查就認為保險絲太細,一定要先查詢故障原因並予以排除,然後更換符合要求的保險絲。
誤區9:燈泡功率“越大越好”
有些車主為了提高前照燈的亮度,換用了功率較大的真空燈。結果在夜間行車時,亮度非但沒有增強,反而下降,而且開啟前照燈後放電嚴重。這是因為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