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建剛一家六口慘遭滅門”、“北京豐臺區林業局副局長夫婦別墅內被砍死”……這是短短半年時間,接連發生的幾起直接以領導為加害物件的兇殺案。幾起案件都存在兇手殺意濃烈、手段殘忍、非斬草除根而不快的共同特點。
按照常理,對於不幸遇難的死者,不管是何種原因,公眾都應抱有悲憫之心,但幾起殺領導案的背後,老百姓對領導之死的態度,卻極為發人深省。
在報道相關案件的網站的BBS上,奚落死者、稱道殺手的帖子卻大行其道。一些充滿了快意恩仇和惡毒詛咒內容的帖子被懸紅“置頂”。而網友對案情中披露的死者的財產數量是群起而攻之。“這樣的腐敗領導就該殺,死了活該”之類的言論被人一頂再頂。
而製造如此惡性刑事案件的殺人兇手竟然搖身一變,成了“替天行道”的綠林好漢!而讓人三思的是,在近年來不斷爆發的殺富、殺領導案中,這種心理隱隱然有成為主流或潛意識反應的趨勢。大眾心理似乎正在形成一種非常可怕的“凡富皆不仁,凡領導皆不廉”的極端定式。
這種心態勢必嚴重危害社會和諧,導致人際關係緊張,造成人與人的對立,引發社會階層間對抗,最終瓦解社會的凝聚力。有“仇富心態”和“仇官心態”的人對富人和幹部不分青紅皂白,一概視為對立面,在思想和感情上疏遠。
毫無疑問,“仇富”“仇領導”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但原因並不全在公眾身上。追根溯源,“仇富”和“仇領導”心理是受權力與利益“苟合”所激發。而這種“苟合”的存在侵害了普通公眾的利益,結果,只要其中有一名領導以權謀私,所有領導都要承擔“腐敗”的罵名,只要現實中還存在權力和利益的苟合,“仇領導”的陰影就會始終籠罩在所有領導的頭上,而某一領導的非正常死亡就成為“仇富”“仇領導”情緒宣洩的出口。
一個權力場中人,如果不能潔身自好,公平合理地處理各種問題,如果把手中的權力當成謀私的工具,遭到他人的暗算,被“惡人”害死就在所難免。
◇BOOK。◇歡◇迎訪◇問◇
第24節:清醒二 警惕他人為你鋪就的七條死路(8)
做人要講良知,當領導要講領導幹部之德,一個領導幹部如果無視黨紀國法,胡作非為,除了會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外,還可能會成為一些人的報復物件。作為一個領導幹部,應該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當把權力演化成一種權力尋租手段的時候,殺身之禍將會隨時與你相伴。
當然,許多領導的被殺案,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死得撲朔迷離而就懷疑一切,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就是他的死的的確確有著一種幕後隱情。
透過這種幕後隱情,應該帶給人們一些深度思考的東西。正視幹部被殺的幕後隱情對於端正黨風,淨化社會風氣,對於警示黨員幹部廉潔自律,都有著一定的啟迪意義。
這種幕後隱情常常是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的“焦點”和“晴雨表”,正視這種幕後隱情,能及時化解很多社會矛盾,這一點不容置疑。6。第六條死路——罪人咬死
分析近年來貪婪的領導幹部“出事”的軌跡,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大多數貪婪的幹部,都是被“咬”出來的。本來幹得好好的,該開會開會,該講話講話,該考察考察。可是突然有一天,“進去”的人撐不住了,於是就“亂咬”一氣,又說給誰送過錢,又說誰也受過賄。這麼重要的證據,專案組總不能不查吧?結果,“咬”上了誰,誰就開始“倒黴”。
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等人的案件是一起嚴重失職瀆職、以權謀私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件。他在藥品監管工作中,嚴重失職瀆職,利用審批權收受他人賄賂,袒護、縱容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違規違法,性質十分惡劣。他終於落馬了。
據報道稱,鄭筱萸兒子鄭海榕因涉嫌此案,被有關部門採取措施。鄭筱萸的妻子劉耐雪也被有關部門調查。一家三口悉數涉案,其背後形成的權錢利益鏈亦顯現出來。
另據知情人稱,關於劉耐雪母子的舉報信堆了很多,“他們一家三口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利益鏈,藥品、醫療器械通吃。有關領導已經表示要徹查到底”。此前,鄭的兩任秘書郝和平、曹文莊先後被逮捕和“雙規”,秘書在裡面“咬”出了他。
原山西省委副書記侯伍傑案,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本來,一個叫李滿林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頭目,2001年12月就因涉嫌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被逮捕。此後的幾年,他也一直“老老實實”地待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