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量就是美國的中產階級。在美國曆次改革運動中都可以聽到他的宏亮聲音,儘管來自這個階級的成分在不斷髮生著變化。
(4)憲法將使子孫萬代“得享自己的幸福”作為立國的目標,因此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政府工作的中心,尤其是州和地方政府工作的中心。因此,各級政府,特別是州政府均把教育置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勞動力的素質是發展經濟的根本保證。一般,州政府開支的約40%是用在教育事業上,比其他任何方面的花費都多。在美國,受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5—20歲青少年在校人數由1920年的64%上升到1970年的90%以上;衡量“教育水準“的尺度,即25歲和25歲以上人口完成學業人數的中位年齡,由1940年的8�6歲提高到1970年的12�2歲。大學及其研究院成為美國研究和開發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支柱。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五臺階,稱霸與冷戰(1945—1990)(4)
(5)美國是由一個移民和移民後裔組成的國家。在美國發展史上,除1885—1924年這段時間以外,美國政府一般比較重視外來移民的吸納工作:在1885年之前一般採取自由放任政策,在1924年以後則有配額和人數的限制,但各地的政治難民入境不在限制之列。大量移民的湧入,不僅給美國提供了支援經濟發展的資本、知識、技術和勞動力,更重要的是,由於移民來自不同的地區和民族,大量外國移民的到來,造就了美國傳統和文化的多元性和開放性,極大地促成美國獨特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6)美國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也充滿現實主義的國家。1776年,開國元勳托馬斯·傑斐遜在《獨立宣言》中宣佈:“人人生而平等”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據此都擁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之權利”。自那時起,一代又一代的美國人和準備移居美國的人,均把“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之權利”作為自己的“美國夢”。但“追求”是要靠自己用行動去實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