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志和我,都是做母親的,我們深知當子女們爭氣時,最感到幸福、自豪的是母親。因此,當看到體育健兒為國爭光的時候,我理解在座的各位老同志一定心裡都有一種特別幸福的滋味。同志們幾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埋頭工作,不求名,不求利,是無名英雄,你們在認真為國家培養下一代。對體育教師和教練這些體育冠軍的母親,我們作為幹部要向你們學習,第一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搞得好上加好;第二我們也要特別注意去培養青年,發現人才,帶一段,扶一段,推一段,為國家培養出千千萬萬個優秀的接班人。這是當務之急。我們都是老年人啦,讓我們互勉:把這兩項任務做得更好,在我們見馬克思的時候,使我們的母親——人民為我們這一代感到自豪、滿意。
共產黨員永遠不能“退役”(1)
本文原載《紅旗》1982年第9期。(一九八二年五月一日)實現領導人員的革命化、知識化、專業化、年輕化,這是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大事。
我們的革命老前輩和老戰友們,曾為革命和祖國的建設事業作過許多重大貢獻。今天,在新的形勢下,黨和人民需要我們作出新的貢獻,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就是要交好班,使權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掌握在真正擁護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中青年同志的手中!
古今中外,多數成大業的領袖人物,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顯露出了不起的才華。許多老同志,20歲左右就當了團長、縣委書記,或者成了工人運動、農###動、學生運動的領袖。鄧小平同志23歲擔任黨中央的秘書長。有些少數民族的同志,也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在黨的領導下,出色地進行了革命活動,擔負領導工作。現在,青年同志裡就沒有這樣的人才嗎?在偉大的十億人民中,人才多得很。的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猖獗了一陣子,耽誤了我們對中青年幹部的培養和提拔。但是,這十幾年的風風雨雨也鍛鍊了他們。複雜的鬥爭環境和生活經歷使他們成熟了起來。我們應當儘量培養、幫助這些中青年幹部成長,大膽地提拔、使用、鍛鍊、支援他們,帶他們一段。我堅信我們的年輕一代一定能接好班。
幹部交接班是正常的新陳代謝,也是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的大事,是全體黨員、幹部和全體人民關心的大事。因此,不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必須把這件大事做好。過去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走過大彎路,國家和人民都吃過大苦頭。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群眾路線,選賢任能,把權交到可靠的人手中。
回想我們在幾十年前,正是出於對祖國、對人民的強烈責任心,才投身於革命事業的。入黨時,我們都曾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直至自己的生命。當前,黨的事業的發展又使我們面臨著一次嚴峻的考驗,同時也是一次為黨立功的機會。我堅信我們的老同志們一定能交好班,在人民編寫的功勞簿上增加新的一頁。
我的黨齡比許多老同志短得多,貢獻也少得多,但也是60歲的人了。我同許多同志一樣,也是在最能工作的若干年裡,失去了為人民工作的權利。那時,我們多麼渴望有工作的機會!我們恢復了工作,幹得正起勁的時候,卻已成了老年人,到了該交班的時候了。這時心裡的滋味是中青年同志所體會不到的。自然規律使我們個人失去了補回損失的時間,這是很痛苦的。就“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來說,老幹部不僅是受損害最厲害的一代,也是耽誤年富力強時光最嚴重的一代。有了這種痛苦,我們更應該自願地讓年輕的同志接替我們,並盡力去幫助他們做好工作,補回他們那十幾年的損失,也讓他們替我們彌補黨和國家所遭受的損失,使後人不再經歷我們所經歷的痛苦。這的確是要有高尚的情操、遠大的眼光和很強的革命責任心的。
對於一生致力於革命工作的人來說,離開現在的工作崗位是使人非常難受的事情。以後,我們幹什麼呢?這不禁使我想起一件往事。1952年,少奇同志和我到蘇聯索契的亞熱帶植物園參觀。陪同我們的負責人是位老布林什維克,他原是老紅軍,立過大功,到了退休年齡,主動要求到植物園工作。少奇同志很欣賞他的做法,曾說過:“作為一生為革命事業工作的人,單純的休息,完全的退休,不為革命做一點小事,沒有一點精神寄託是會很痛苦的。等我的身體和精力不能擔任現在的工作時,我可以去教書,講黨史,教哲學也行。到講不了課時,咱們一塊兒去搞個林場!一塊兒選種、育苗、施肥……”那時少奇同志只有54歲。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的這個想法未能實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