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請示(第1/3 頁)
翌日。
寅時二刻,天還未明,佈政坊尚書府內,卻已是忙碌起來。
賈琮等人早早起來,安排晴雯、小紅、春燕、香菱並四個小丫頭子,一起去幫吳氏收拾最後的行囊。
天色多雲,有些陰沉。
不見星月。
自古多情傷離別,總有一股沉重壓於心頭。
連吳凡這樣愛頑笑的,此刻面上都沒了笑臉。
宋巖已七旬高齡,許多時候,一次離別便是決絕……
唯獨賈琮面色尚好。
打發了吳凡、陳然提著燈籠,他親自攙扶著宋巖,最後觀看了一回尚書府。
賈琮笑道:“都中長安,雖為千古帝都,龍脈所在,但太過厚重了些,非養老之地。先生此次南歸鄉杍,以江南之秀麗風景,溫和先生之體,必能延年益壽。”
宋巖看了賈琮一眼,老眼中滿是讚許,嘆道:“不怪為師如此厚愛於你,這般年紀,就能輕離別,舉重若輕。這等心性資質,為師者,又有何人不愛?”
賈琮微微躬身道:“先生謬讚了。也是弟子知先生心性,淡泊虛名,不以權勢為重,方能寬慰己心。”
宋巖聞言老懷甚慰,哈哈一笑,道:“如此雖有好處,但也有不美之處,清臣可知何事不美?”
賈琮聞言想了想,搖頭道:“弟子不知。”
宋巖惋惜道:“清臣沉穩厚重,不為俗事悲苦是好事。只是若無憂愁,又何來好詩佳詞?”
賈琮呵呵一笑,道:“這又何難?先生豈不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乎?”
眾人聽他拿自己的詞說法,都笑了起來,陳然卻嫌棄的“貶低”道:“再沒見這麼愛炫耀的,最可恨的是此人還忘義,去遊曲江竟只帶了自家子侄,竟不帶我和吳凡!”
賈琮一笑道:“你叫我師叔,是我子侄嗎?人必有親近遠疏,難道也有錯?”
陳然:“……”
眾人又是一陣輕笑。
宋巖微笑道:“雖能如此,卻不必勉強賦之。汝舊作雖少,但首首皆應景抒情,無矯揉造作之嫌。若是強賦之,反而不美。”
賈琮躬身領教道:“先生教誨的是,弟子得知了。如此,不賦也罷。”
陳然吳凡二人聞言絕倒,宋華也有些失望,宋巖卻欣慰頷首。
少年人血氣重,傲氣也足,為了體面素來寧直不曲。
然這世間諸事,若不懂得一個“曲”字,勢必諸事艱難坎坷。
所謂心性之高,便高在對此字的體悟之上。
這一點,賈琮的表現可以用驚豔來形容。
這又豈是一首新詞能比的?
宋巖是真正世事洞明的長者,更看重賈琮這一點,因而愈發欣慰……
長安春時的清晨還有些寒氣,少年人不怕,但宋巖年高體衰,卻經不得。
就在賈琮想勸說結束遊覽時,吳氏派人送來了輕裘。
宋巖看起來心情愈發不錯,甚至頑笑道:“這便是前人告誡我們,娶妻要娶賢的道理。”
說著,還格外看了賈琮一眼。
陳然等人見之,哈哈大笑起來。
陳然簡直熱淚盈眶,痛心疾首道:“師祖終於發現清臣的不好之處了?您是不知道啊,清臣公子之名在坊間都流傳成什麼樣了!平康坊七十二家,每家花魁都放言,只要清臣點頭,她們就自己贖身,拎著小包袱去他門下,為他紅袖添香,鋪紙研墨,倒茶暖床……平康坊裡如今就沒一個不會唱清臣詞的,還說他不止才華不下古人,連相貌也傾國傾城。世間所謂的美男子與他一比,都成了懶豬泥狗……”
宋華、吳凡聞言都哈哈笑了起來,宋巖卻哼了聲,斥道:“清臣的名字也是你能叫的?沒有大小。子敬、文則他們如今也和子厚一起稱清臣一聲師叔,你難道就能例外,可以無視倫常?”
陳然:“……”
雖面色“悲憤”,但到底不敢違逆宋巖,咬牙切齒躬身敬稱了聲:“小師叔。”
賈琮與宋華、吳凡一起笑了起來。
笑罷,宋巖又淡然道:“這一方面,我是極信任清臣的,更勝過你們。”
原因很簡單,世人皆以得名妓花魁之青睞為榮,唯獨賈琮不會。
他甚至都不會邁入青樓半步,更不會去找一個花魁來紅袖添香……
聽宋巖這般說,吳凡、陳然二人再不往這上面說了。
因為都知道賈琮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