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康妮·赫澤高:目前來看,一些國家的減排執行力度的確落後於預定計劃。但是也有執行非常好的地區。以歐盟為例,歐洲環境局最新的報告顯示,歐盟近期將實現《京都議定書》中2012年的既定目標。
從國際法的角度,議定書的條款必須更為合理和牢靠。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於如何最好地實現我們想要的成果,即各締約方遵守承諾。此外,所有締約方在協議下的行動與承諾必須是公平和透明的。締約方的參與、協商和檢討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對協議的遵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行動比協議書本身更重要。
世界博覽:在減排問題上各方的爭議集中在,如何界定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對於現在的和歷史的責任,如何協調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和環境保護。您對此有什麼建議?
康妮·赫澤高:即使是“巴厘島路線圖”也沒有對你的問題給出清晰、明確的解決方法。我們需要一種更有遠見的思維方式,所有的減排努力必須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完成,尊重公約中“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與自身的實際能力相符”原則。
具體到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減排行動,目前大多還是國家自籌經費,但是有些確實需要外部支援。誰來出資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中國家提出,發達國家應提供佔其GDP中~1%的資金,即每年總計達400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歐盟只願意提供幾十億美元的資金支援,並建議所需資金中,高達40%的交由市場解決,40%由發展中國家自己解決。
是否利用現有的機構和機制,如世界銀行就能達到效果,還需要進一步討論。考慮到公平、透明的原則,我們希望各國可以事先公佈行動計劃和達到的效果。
世界博覽:《京都議定書》允許企業之間和國家之間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的自由買賣。目前,這方面的國際合作並不十分有效。新協議中會推出新機制嗎?
康妮·赫澤高:現在國際上常用的三種機制為“排放權交易”、“清潔發展”、“聯合履約”,運轉都很靈活。尤其是“清潔發展”的成績已超出預期。事實上,我們有3000多個專案正在醞釀討論中,這比當時簽署議定書的協商者想象的要多多了。這表明:發展中國家氣候專案存在巨大潛能,這能促使私營企業調動資源。溫室氣體商品化和“定價”是“排放權交易”的首要問題,我們需要完善市場,瞭解市場什麼行得通,什麼行不通。
目前,各方要求增加決策的透明度,提高機制的效率。其中韓國、澳大利亞和歐盟要求,提高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規模和作用範圍。它們希望擴大現有碳市場的次級機構,在機構或經濟領域內引入誠信或交易機制,同時要確保商業層面的活動正常進行。
不過,我相信,私營企業強有力的介入將會推動全球綠色經濟的蓬勃發展。
斯特朗:“世界環保教父”(1)
(2009年10月27日)
編者按:
他,籌辦聯合國第一屆“地球峰會”;
他,參與制訂了著名的《地球憲章》;
他,曾8次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
他,是聯合國環境署創始人及首任署長;
他,跨越於經濟、環保、政府、國際組織等多個領域;
他,被授予了54個榮譽博士學位;
他,任多所著名大學的客座教授;
他,是中國環保意識的啟蒙者;
他,就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地球工作者”的聯合國前常務副秘書長莫里斯·斯特朗先生。
他用畢生的經歷改變人們的環境意識,為人類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而工作著。在北京初秋的九月,12月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到來前夕,斯特朗先生在他的北京辦公室接受了本刊常務副社長桂振華博士的獨家專訪。年近八十高齡的斯特朗先生依然神采奕奕,目光睿智,風趣幽默,言談舉止間充滿著年輕人般的思維和活力。
“I am not a pretty girl,you should find a pretty girl to do cover。(我不是漂亮女孩,你應該找漂亮女孩做封面人物)”
桂振華:很高興您接受《中國綠色畫報》的採訪,我是中國綠色畫報社的常務副社長,這是我的名片。
莫里斯·斯特朗:我知道你們的畫報,你們是中國第一家世界中文報業協會會員畫報,在世界非常有影響力。你在國際環保界非常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