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樹先生(第2/3 頁)
副其實。
直到傍晚,一行人才離開,一起前往孔府學宮。
夕陽西下,眾人來到孔府學宮門前,方運放眼一望,就見前面是一座極為寬闊的大廣場,廣場中心佇立著孔聖的雕像,這雕像極高,足足有二十丈,所有人都只能仰望。
在城外的更遠處,則是三千尺高的倒峰山,山上雲霧繚繞,猶如仙境。
前面的孔府學宮佔地極廣,沒有任何圍牆,外圍是草坪花壇,綠樹環繞,裡面有高大的書樓,有大型的古殿,也有許多普通的宿舍。許多讀書人正在其間散步,人雖多卻不喧鬧。
這裡最高的建築是孔子像,其次就是各種不知道是幾百上千年的古樹,到處都是,這在別的城市十分罕見。
李繁銘望著廣場,道:“若無意外,明日的聖墟中秋文會在這學宮廣場舉行。到時候半個城的人都會來,周邊的街道都會被人群堵上。八年前有人參加聖墟文會,不知道這裡早早擠滿了,根本擠不進去,站在外面急哭,後來孔家人破例請了一位大學士用平步青雲把他帶入裡面。”
“那人怎麼樣了?”
“如今已經是進士,也算小有名氣。”
眾人向孔府學宮內走去,方運問:“在孔府學宮舉辦文會是孔城的習俗?”
李繁銘道:“和別處不同,孔城是天下第一大城,大部分都是讀書人,隔三差五就有大型文會,少則數百,多則上千,連萬人文會都有。酒樓里根本坐不下,於是孔府學宮那些空餘的別院就派上用場。孔府學宮的別院很多,其中洙水院和泗水院最大,院名源自孔聖的講經地,而孔聖也曾在這兩個別院教過弟子,像中秋文會這種大型文會在洙水院舉辦,而大儒講學則在泗水院。”
“泗水院我聽說過,據說是一處露天講堂,當時孔聖在前面講課,那上萬弟子就坐著蒲團聽課。”方運道。
“正是,去了你便知道。”
十六人在孔府學宮的道路中行走,到處可見成群結伴的讀書人,文位最低的也是童生,秀才比比皆是,舉人也極多,進士就少了許多。
“總聽說孔府學宮有十萬學子,出孔城則天下驚,這個數字是真的?”方運問。
“十萬是虛指,八萬人還是有的,不僅有孔城的人,十國的許多名門、豪門或世家都把弟子送到這裡讀書。這裡畢竟是孔聖親自建造,都說在這裡讀書才氣增長更快。不過,在孔府學宮學習後參與科舉,的確要比尋常書院和文院的學生更易考中,要不是孔府學宮有各種限制,早就人滿為患。”
李繁銘如同嚮導一樣,不斷為方運介紹孔府學宮,最後來到一處樹木為牆的奇特地方。
圍成牆的古樹參天,最細的都有十人合抱那麼粗,而且古樹不符合常理地貼得很緊,每兩棵樹之間只露出很窄的縫隙,下面的樹根糾纏在一起,上面的樹冠交叉重疊。
站在這些古樹牆的面前,好似站在一片原始大森林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悠久古老的氣息。
“我聽說這些古樹是因聽孔聖講經而有萬年之壽,被稱為樹先生?”方運一邊走一邊看著這些古樹。
李繁銘笑道:“對,孔府學宮所有的古樹都是樹先生。歷代眾聖都有在孔府學宮講學,這些古樹聽得多了,就變得有些不同,要是有好的詩文出現,必然樹冠齊動,落葉繽紛,被眾人戲稱為搖頭晃腦樹先生。詩文越好,落葉越多。每次半聖講經,必然掉光樹葉。”
“有趣。”方運道。
方運聽到樹牆裡面隱隱傳來雷聲,心中奇怪。
走了一陣,樹牆被兩根石柱分開,石柱之間有五丈寬,形成一道門。
“裡面就是泗水院。”
眾人陸續進入門內,就見裡面是一個小廣場,擺滿了桌椅,足以容納萬人。
近處有數百張長桌,許多人坐在桌邊。再往裡面,則有數百單人矮桌,大半都坐著人。
方運剛進入門內,就感到才氣鼓盪,呼吸有一些不暢,但很快恢復,只是耳邊嗡嗡直響。
方運這才明白為什麼裡面有雷聲,泗水院太大了,許多人在消耗才氣用舌綻春雷談話,裡面有上千人,可有上百人在用舌綻春雷,哪怕都刻意控制範圍,也如同雷鳴同響,不是舉人根本沒有辦法徹底分清誰在說什麼。
走了幾步,有僕從走了過來,恭敬地道:“請諸位出示文會請柬。”
李繁銘等幾個世家子弟拿出請柬遞給那僕從,其餘一些人雖然沒有請柬,但也可跟著進場。
在找長桌的過程方運才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