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周圍圍觀的中國老百姓們伸長了脖子去圍觀,特別是男人,簡直是趨之若鶩,引得那兩個大洋馬咯咯直笑。
當時的上海已經聚集了最少五六千洋人,各國都有,主要是以英法為主,有這麼幾個洋婆子不足為奇,不過在淮安這個內地州府,外國男人都少見,更甭提女人了,這一夥洋鬼子帶著幾十輛運用槍支的大車,還有幾輛被馬車拖著的小型火炮,大搖大擺的到了軍營門前,立刻引來了過萬看新鮮洋景的人潮。
第一卷 嶄露頭角(19)
第二次鴉片戰爭還在籌劃,英法與俄羅斯還在克里米亞糾纏,南京條約要得明年才約滿,所以在表面上,英法俄等國對中國還保持著相對友好的局面,而且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規模極小,對中國造成的傷害也是相對較小,各國在中國的勢力並沒有展開,傳教士們剛剛想在內地開啟局面,也沒有後來藉著戰爭後餘威,施行強力傳教,保護教民胡作非為,所以在這個民族英雄關天培的故鄉,很多人都不知道廣東提督就是因為眼前這些洋鬼子的入侵而戰死,對不少訊息閉塞的民眾來說,這些白面板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只是神秘莫測,看向他們的眼光,也只是好奇與一點點的害怕,還沒有後來的仇視。
營門處的喧鬧很快就傳到了張華軒耳朵裡,還不等他去打聽,把守營門計程車兵已經把神父一行人放了進來,神父遠遠看到從廳裡出來張華軒,一雙牛眼立刻放出光來,大步過來,雙臂一張,剛想與張華軒熱烈擁抱,只是看到對方臉色不算友好,只得訕訕把雙臂放下。
張華軒微微一笑,伸出手去與神父重重一握,笑道:“神父辛苦了。”
不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得講一個面子,張華軒雖然沒有與神父擁抱,不過神情自然,語句裡的感謝之意也很誠摯,神父雖然不覺得倍兒有面子,不過總算也對自己有個交待,當下也與張華軒重重一握手,然後半轉過身,向著張華軒一一介紹自己帶來的各**官,當然,還有那兩匹大洋馬。
張華軒對大洋馬向來沒有興趣,眼前這兩個西洋女子雖然長的不錯,也恰是青春年華,不過洋婆子離遠了看還好,高頭大馬身材挺好,不過離近了看,臉上的雀斑怎麼也掩不住,香水味兒的背後,卻是一股子狐騷味兒,中國人還真吃不消。
當下把握著分寸和距離,與那夥子洋人一一致意,他這種作態是當官多年修煉出來,這夥子洋人原本看到張華軒不過二十左右的年紀,人人都面露輕視之色,在他們看來,中國人原本就愚昧無知,而眼前這個中國官員又太過年輕,可能只是一個圖新鮮的紈絝子弟罷了。倒是張華軒與他們打招呼時,那種若即若離,又親切又疏遠,熱情中又帶著冷淡的做派,著實讓這夥洋鬼子領教了一把。
要知道,禮儀和上位者的這種矜持,這種分寸的拿捏與掌握,待人接物時的這種風度與氣質,絕沒有文字形容的這麼簡單,可以說,這得是千錘百煉,而且確實有相應的身份與地位,才能把這點子東西拿捏的淮確到位。
眼前這夥洋鬼子,雖然沒有什麼達官貴人,不過怎麼也是各自國家的正式軍官,這個年代,到海外來謀求發展的,怎麼也不會是什麼老實人物,張華軒所展現出來的這種風範,他們卻是見的多了,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個名堂,這一手露出來,剛剛還嘻嘻哈哈,拿這個中國官員不當回事的洋鬼子們,立刻都老實了下來。
倒是那兩個洋妞不懂這些,還是咭咭呱呱的說笑,直到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才都睜大眼睛,不解的看向大家。
張華軒此時也顧不上這些,他見過的鬼佬多了,也不在乎這幾個人。連神父介紹名字,都並沒有用心去聽,倒是見到成捆的滑膛槍運了進來,還有那幾門小型火炮也被拉進營來,卻是立刻兩眼放光,歡喜不禁。
他要的三千支滑膛槍已經明顯不夠使用,不過在這個時代,指望人手一槍顯然也不大可能,雖然又向怡和洋行緊急又加訂了兩千支火槍,不過對方卻並沒有立刻答應。
在亞洲不可能有這麼多的火槍囤積,給張華軒的三千支估計已經是東拼西湊,而從歐洲特別運過來,費用又要增加不少,以張華軒以前的價格已經不足以讓這些精明的洋鬼子繼續做這單買賣。
不過張華軒也不在乎,三千支火槍在當時已經是非常牛逼的裝備了,要得在五六年後,陳玉成和李秀成這兩個太平軍的後起之秀起來,清軍和太平軍兩邊都特別重視火器裝備時,雙方才開始大量購買火槍裝備軍隊,在這個時候,三千支火槍的配備,已經等於在一戰的時候裝備了T34坦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