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戰的概念,一味依仗著人多進行佇列密集地衝鋒,這樣一來。被炮彈殺傷地機率也就大大增加。
而雖然十二磅炮在歐洲並不算什麼重炮。在同時代的中國,除了有限的守備近海地炮臺有一些重炮外,普通的內地守備軍隊完全沒有裝備過火炮。而一直在淮北做戰的捻軍當然也沒有見識過近代火炮的威力。
原本還一往直前的捻軍士兵在重炮地打擊下面露茫然之色,第一輪炮火打擊後,很多捻軍士兵自發的停住了前進地腳步,除了逢年過節時他們自己燃放的鞭炮外,很多捻子只見識過抬槍和小型的土炮。而這兩者的威力和聲勢與眼前的重炮是無法相比的,看到身邊的同伴被一顆黑乎乎的傢伙砸成肉泥。一分鐘前還嗷嗷一起衝鋒的夥伴瞬息間被炮子打的變成一灘連新人也分辨不出來的血泥,這樣的心理打擊是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冷兵器做戰的捻子們無法承受的。
捻子們雖然遲疑,淮軍的十門重炮卻並沒有停止發射的打算,隔著半里不到的地方,捻軍將士們看到對面的火炮又冒起白煙,然後就是一陣陣的巨響轟鳴,緊接半空又響起尖利的巨嘯聲響,而炮彈相隨落下,把一群群的捻軍將士砸成肉泥。
因為捻軍的隊形實在太密集,炮手們簡直不需要刻意的去瞄準射擊,而且為了最大程度的打擊敵人的心理,所以每次著彈點都並不固定,顯的無序和隨意,而就是這種隨機性的炮火打擊,反而更嚴重的挫傷了捻子們計程車氣。
誰知道下一顆炮彈會落在哪裡?
與精銳的捻軍騎兵相比,步卒人數雖然很多,戰鬥力和意志實在太為低下,他們平時為農,戰時站在掌旗的捻首旗下做戰,撈一些好處與戰利品就是這些捻子步卒的最高目標,沒有革命意志只因為生活所迫而造反的捻軍,在有些時候實在是連太平軍也不如。
前方的混亂已經被諸捻首看在眼裡,他們距離更遠,不用擔心被重炮轟擊,而看到前方的混亂,從韓老萬在內的所有捻首都勃然大怒,除了韓老萬和幾個騎兵將領外,所有的捻首都帶著心腹衝上前去,在他們的帶動下,旗幟招展,鼓聲更加響亮,被淮軍第一波炮火嚇住的捻軍又鼓起勇氣,跟著各路捻首向著猛衝。
等捻子們到了二百米距離左右的時候,各營身後的一磅炮開始開火,一磅炮的炮彈聲勢遠不及十二磅炮,不過給衝鋒的捻軍帶來的殺傷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實心炮彈的殺傷面小,更大的作用是威懾,而這些包了薄鐵皮甚至是紙殼的炮彈一旦破空而出,到了敵人上空時就會自動爆炸,炮彈內的槍子螺旋四散而出,以炮彈巨大的初速帶動下迅速殺傷著捻軍步卒,一枚炮
打槍子,三十餘門火炮一次齊射,所帶來的殺傷卻是齊射都做不到的。
除了一磅炮開火,四磅炮也相隨而上,十二磅重炮換過了霰彈後,也是繼續發射。短短的四百多米距離內的淮北平原大地上,煙柱騰空而起,轟隆隆的炮聲響徹雲宵,每一次炮響過後,就是很多熱血噴薄而出,很多淮北漢子連對手的臉龐都沒看清,就這麼倒在了前行的路上。
韓老萬雙手顫抖,委實沒有想到淮軍的炮火威力有如此之大。他扭過頭去,狠狠瞪了一眼在身邊的劉永敬,而劉永敬卻根本沒看到大總旗的臉色,昨天的遭遇戰,淮軍至始至終並沒有使用過火炮,而滑膛槍的殺傷力和火力在遭遇戰中根本沒有發揮出來,所以一戰過後,劉永敬得出了淮軍並不足懼的結論。而到了此時,幾萬人的捻軍還沒有衝到人家陣腳前,就已經被總數超過六十門的火炮轟擊的極為悽慘,如果不是藍旗人數遠遠超過對方,只怕掌旗的各路捻子首領都會喪失信心,各自潰敗而逃。
“大掌旗,咱們騎兵上吧,清妖炮火太猛,兄弟們死傷很大,依我看,這一次不要包掠兩翼了,清妖沒有騎兵,咱們騎兵直接繞到他們身後,直撲炮陣,只要把清妖的火炮滅了,這一仗咱就贏定了!”
劉永敬對淮軍的火槍威力始終持懷疑態度,當初李殿元被淮軍打的如喪家之犬時,劉永敬對李殿元形容的淮軍火力並不以為然,而是覺得李某人誇大其辭,用來掩飾自己的庸懦無能。確實也是,李殿元表面是十八路頭領之一,其實他的宿州實力很弱,而且李殿元個人貪圖享樂,並不用心整軍頓武,麾下說是幾萬大軍,能打的戰兵其實就兩三千人,被淮軍搞成大屠殺一般的一邊倒的局面,劉永敬認為主要責任都在李殿元個人身上。昨天的遭遇戰顯然也符命他的判斷,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淮軍的火炮開始發聲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天大的錯誤。
對劉永敬的話韓老萬不置可否,淮軍的寬大正面姿態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