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地反應顯然是極為滿意。對張華軒也放心了許多,在他羽翼未豐之際能不引人注目,或是心存懷疑,這一點至為重要,可比得什麼加銜和御賜棉袍要實際的多,令他得意非常。
進入淮安府境內後,情形卻又遠遠比淮北強的多,這兩年來淮安一府是張華軒的淮軍根基,不但不曾因為軍興而受苦累。反而受了諸多照顧。
現在淮軍人數接近兩萬人,相關的軍中長夫後勤雜役也需用不少,軍隊採購買辦自然都在當地,淮軍軍人與軍官也盡是本地土著。淮軍軍餉豐厚,連帶著軍人的福利也惠及地方,整整一支近兩萬人的軍隊已經盤活了地方經濟,使得淮安一府十幾個州縣呈現生機。再加上張華軒不取農人厘金,地方財政被他收到手後,種種苛捐雜賦也被免了了精光,整個兩淮無不歡欣鼓舞。而在此之後,興辦紗廠,廣收棉花。其餘的油廠、麵廠、再加上火器局的用工。用地工人自然也是兩淮一帶選取。在當時來說,一個普通的內地州府突然有了這麼多近代軍隊與早期工業化的工廠。優厚的待遇使軍隊和工廠向著周圍地州縣輻射出強大的能量,把整個地區的經濟都帶動起來,而淮軍的特有地近代軍隊的氛圍,也在經濟之外,對整個淮安的文化生態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這一切地一切,當然全是張華軒的心血,當離開宿州進入淮安府後,這種改變的跡象越發明顯,等到了淮軍駐地與工廠雲集地淮安府地近畿之後,這種遠別於一潭死水般地封建社會的勃勃生機,遠比半年前要來地明顯的多。
工廠,軍隊,火器局,如同一臺急速運轉的蒸汽車頭,馬力強勁之極,把落後的淮安拖在車後,飛速前行。
一隊隊的淮軍士兵穿著嶄新的新式軍服,灰色的軍服穿的筆挺,軍風紀扣的嚴嚴實實,打著綁腿,戴著方簷帽,背上揹著軍毯與行軍鐵鍁與水壺,肩上扛著英軍制式的滑膛火槍,在教官的帶領下,喊著口號在兵營附近或是跑操,或是進行佇列訓練。
新軍五千餘人,全部採用的後世現代軍服的設計,漂亮乾淨,合身合用之餘,還追求了軍服的漂亮與呈現男人的陽剛之氣,幾千新軍穿在身上,顯的漂亮幹練,英姿勃發。一隊隊的淮軍新兵在軍營內外形成了一道道漂亮的風景,在軍營內外行走路過的行人都忍不住駐足觀看,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農人也會笑眯眯停住手中的活計,看著那些打扮的帥氣漂亮的新軍將士路過時,總是忍不住交口稱讚。
就在軍營不遠處,就是最後興辦的火器局,由歐洲聘請來的技師指導,淮軍出人出物,已經有兩個高爐搭建起來,開始熔爐鑄炮。相比與火槍,當時的火炮反而更加容易鑄造一些,火炮的工藝更為簡單,而且可以略微粗糙,以中國的工藝水平都能鑄出火為炮,張華軒的火器局擁有當時歐洲最先進的技術和膛床,在八月的時候高爐建好,傾倒鐵水鑄模成炮,然後用膛床打磨,八月間已經有一門六磅炮出廠,這時候才九月初,已經又有兩門火炮鑄造成型,開
試炮。
火炮鑄造順利,火槍也是開始試造,與火炮相比,火槍膛管的成型打磨缺乏合格的工匠,雖然從歐洲請來了三十多個高階技師,不過他們分別在高爐與鑄炮上,然後還有炮彈、子彈等分工,還有人專責修理各式機械,用來造槍的技師只有七八個人,而且全部是普魯士人,嚴謹而刻板,他們是天生的技師,卻並不是好的教師,在培訓中國技師上,遠遠不如別國技師做的出色,這也導致他們在兩個月之後還沒有得到有效的助力,只能憑著自己的力量把火器局的步槍廠先定型,把器械安裝完畢,然後讓中國工人打下手,自己上陣親力親為,這樣造槍的速度明顯不如火炮那麼盡如人意,整整兩個月下來,只有二十多支線膛槍和不到兩百的滑膛槍,而耗費的銀兩,卻足以再讓張華軒裝備兩個營的淮軍。
在火器局不到三華里的地方,就是張華軒的工業中心。淮安的大興紗廠已經是當時遠東最大規模的紗廠,整整五萬錠的紗錠在英國也是規模不小,紗廠興建的最早,規模也是最為龐大,除了這五萬錠之外,張華軒顯然還要在資本回收一部分後加大投入,所以工廠的規模特別龐大,反正當時的中國最不缺乏的就是人力,只要投入不多的白銀之後,便可僱傭到相當的人力來做基礎建設,紗廠興建之後,又是布廠與染廠,再便是麵粉廠與油廠,張華軒用在火器局上的資金投入,只有這些工廠的三分之一,在他看來,他的淮軍在武力上已經在當世中國有著絕對領先的優勢,再下去就是擴大規模,廣招兵員,提高軍官素質,這一切當然需要用錢,如果打打造一支超過二十萬人的近代軍隊,所需要的資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