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中國大量傾銷棉紗製品,從成本布匹到棉花,整個對華貿易的七成全是棉紡製品,英國工業化的成果在中國迅速轉化成實際的利益,再加上萬惡的鴉片貿易,原本中國對英國是順差,每年英國流入中國的白銀是二三百萬兩白銀,到了現在,中國卻是每年對外輸出一千萬兩白銀,國家在大失面子之餘,也在無休止的大量失血。
短短几十年間,中國由嘉慶年間的GDP佔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以上,開始迅速滑落,被西方列強遠遠拋下,始作俑者,便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西方工業傾銷。
因向張紫虛慨然道:“洋人能辦的事兒,咱們也能辦!那蒸汽機咱不能造,不過咱們能買,還有那紗錠,咱們也能去買,咱買紗廠興辦起來,就能與那些洋布打打擂臺,他們可能英國比咱們成本低,不過到了中國,還得是咱們本土出產的更合百姓心意,成本也更低,出手價格也低,這樣一來,就能搶佔市場,把洋鬼子給擠出去!”
張紫虛聽到這裡,卻是有些擔心,不覺向張華軒問道:“你打的這個主意,洋人也不會不顧慮,那他們肯賣機器給咱們?”
張華軒笑道:“洋人對商行也不能完全控制,賣棉紗的和賣機器的是兩碼子事兒。況且說了,中國市場極大,由南到北十幾個省份他們還吃不下來,更甭提咱們這八字還沒有一撇。”
“這到也是。”張紫虛見兒子算無遺策,心中極是欣慰,當下老懷大慰,向著張華軒笑道:“吾兒如此精明,我還有什麼好說的?你要怎麼支援,說出來便是。”
張華軒也甚是得意,想到自己還有這樣的生意頭腦,也很覺驕傲。他建新軍,買火器,訓練士卒,都用的是前人經驗,自己的想法不多。生在一個大富之家,得到家主支援,再辦不成什麼事,他張華軒難道是豬腦子不成?
倒是這個辦紗廠,用本土布與洋布爭市場的想法,卻是自己靈機一動而出,如果事情可行,不但他可以先改變整個蘇北,使之走上工業化的道路,也能在二次鴉片戰爭前,就與英國佬與法國人先打一場經濟戰爭!
當下向著老爺子笑道:“別的也沒啥,買蒸汽機,估計得一百萬以上的銀子,再買紗錠,又得好幾十萬,以咱們一家之力,很難辦的起來,最少還得找兩家合夥,才能把此事操辦起來。”
其實張華軒若是狠命搜刮厘金,以他的權力不管把厘金怎麼用,朝廷也沒有什麼二話,他也能假借官股的名義,用公款建廠,再據為私有,當時的大商人其實都是公私難分,不管是胡雪鹽或是盛宣懷,都是如此。
而張華軒只是覺得,他的大興紗廠將是中國第一座具有現代意義的工廠,它將是中國進入工業化的標誌之一,讓它在一開始就有官商合辦的陰影,甚至是公私不分和官商勾結,未免太對不起自己的苦心。
而淮安一地,大商人鉅富很多,完全有能力憑几家商人把此事就興辦起來!
果然張華軒一說,張紫虛便是興致勃勃道:“蒸汽機咱們算一百二十萬,紗錠照你所說,咱們買五萬錠,作價六十萬,再加上安裝與工人的費用,滿打滿算不過二百萬銀子,咱們若是沒有興辦團練,憑一家之力就把這生意吃下來,現在是不成了,不過湊巴湊巴,賣些浮財田產,也能湊三四成的股子出來,為父明天就大請城內富商,這是便宜他們發財,我就不信尋不到人來合股!”
父子量計較已定,當下匆忙吃過了晚飯,然後各自休息,待到第二天清早,張紫虛已經起身,傳令下人,拿著自己的名帖四處去拜會,請客人中午到張府來用飯。
自從張華軒得志之後,張府在整個淮安城已經風光無二,不但張華軒是大紅人,連帶張府上下也是威風凜凜,受命的下人一出門,四處撒帖子後,不但受邀的諸鹽商感覺受寵若驚,便是有些沒有受到邀請,不過與張府勉強有些交情的商人或是親戚,亦是不請自來,早早兒跑到張府裡來候著,埋怨老爺子請客忘了自己。
至於張府門外,整個小高皮巷子內外,都是各鹽商鉅富帶來的車馬隨從,把整個街道堵的水洩不通,驢嘶馬叫,人聲鼎沸,整個巷子內外人山人海,都來打聽張府突然大宴賓客的原由。
到了中午時分,客人們齊集,張府內外更是熱鬧不堪,淮安府正堂聽說之後,特意派了快班衙役前來,相助張府下人們維持秩序,總算才略微好了一些。
張府算不得是鐘鳴鼎食的貴族,不過宴客的席面當然也不差,當時淮揚菜盛行全國,後來也成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就是因為淮安與揚州一帶的鉅富很多,有了錢當然講究吃穿,每戶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