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2/4 頁)
。
“退吧退吧,這仗打不下去了。”任柱的悍勇之氣已經被徹底打光了,現在這個時候,他只想帶著兄弟們後退保命了。
其實也不待他說,開始時跑在前面地捻子們早就開始後退了,而淮軍也並不追,只是分做兩翼,開始迎擊捻子的騎兵。||
與步兵相同,捻騎的表現也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捻子實在是太窮了,不但沒有什麼火器,就算是好的弓箭和盔甲也沒有,基本上,也就是穿著百姓的服飾,揮舞著刀槍騎馬向前衝鋒,一樣的沒有組織,也沒有佇列,幾排槍響過,已經有不少捻子遲疑。
不過今天的捻騎很多,幾個大旗主把壓箱底地兵力都使了出來,不指望大勝,卻也想與淮軍打一個平手,或是小勝,然後再與淮軍談條件時,就可以開出更好地條件來。
可惜,在淮軍的槍彈面前,捻子騎兵也一樣地不頂用,如潮而來,卻又如潮而退,而淮軍騎兵雖不能帶炮,卻是攜帶了不少火箭,在槍彈齊發時,又發射專門驚馬用的火箭,結果捻騎馬隊中的戰馬受驚,原本就混亂的騎隊已經徹底無法控制,有的還依著慣性向前狂衝,有的原地打轉,有的卻是往陣後狂奔,還有的左衝右突,馬上的騎兵根本無法控制住戰馬了!
慘敗!
幾乎是五萬對三千,依然是慘敗,前面的藍旗和白旗的兵馬敗了,後面的幾旗乾脆也不上了,幾位旗主都熱淚盈眶…當然不是激動的,而是氣憤加著害怕加著後悔。
其實真正戰死的捻子也就不到兩千人,而且多是被槍彈殺死,還有被驚馬踩踏而死的倒黴鬼,幾乎沒有任何形式上的白刃交手,幾萬號稱是精銳的捻子,就這麼敗退了。用三千人手持著後膛連發槍的現代軍隊,確實不是拿著大刀長矛連盔甲也沒有的農民武裝可以對抗的,就算是他們憑著一股悍勇之氣再繼續前進,也不過是再多加幾倍的死傷罷了。
“敗了,敗了,咱們敗了!”
倒退的捻子彷彿是在給自己找著理由,一邊奔逃著,一邊衝亂著自家的佇列,然後大喊大叫,用著比敵軍還熱切激昂的語調,宣佈著自己一方的敗訊。
敗了敗了,一聲聲驚叫彙整合巨大的聲浪,直入雲宵。
相比當時的其它軍隊,捻子確實是悍勇,若是不然,也不會在天國失敗後又堅持了十餘年。要知道,天國後期,清軍也基本上裝備了火器,很多精銳的軍隊,比如淮軍,還大量裝備了最先進的後膛槍。
當時的清朝,還有不少白銀可以用來購買火器,後來做任何事都要借洋債屬於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不過在咸豐末同治初年的時候,中國是爛船還有三斤釘,用來買火器的銀子還是有的。
李鴻章的淮軍與捻子相比,算是武裝到了牙齒。就是這樣,淮軍與捻子血戰連連,淮軍大將劉銘傳曾經慘敗給捻子,著名將領總兵唐殿魁就死在徵捻的戰事之中。到最後,捻子實在是越來越弱,沒有補給,這才被淮軍撲滅。
這樣一支軍隊,今天卻是被另外一支淮軍徹底給打服了!
淮軍騎兵的人數看起來是那麼少,方圓十來裡的寬闊戰場上,對面的中軍鎮騎兵看起來只是一小股人馬,捻子可是有好幾萬人,而且並不帶老弱,全是一水精壯上過戰場的皖北漢子!就算這樣,連人家的毛也沒摸到,就被成排成排的打翻在地了,這樣的仗,還怎麼打?
很多年後,參加這一仗的捻子老兵想起當時的情形,猶自害怕!
在捻子精銳身後,是大量的老弱婦孺。當時的起義軍隊,做戰的情形大致相同,都如同歷史上的黃巢與李自成一般,老幼婦孺與軍隊裹挾在一起,戰時老弱在陣後助威,同時做後勤工作,行軍時,則一起上路。太平軍從廣西出來那麼點人,到南京時已經五十萬以上,就是精壯與婦孺一起行動,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捻軍中,同樣也有相當的老弱。旗主們的家族當然是舉族跟隨,不然留在地方一定被殺,普通小兵也儘可能的帶上家人,一起混口飯吃。
當時除了少量志存高遠的豪客外,多半的捻子還是因為窮苦才出來造反,但凡有一口飯吃,普通常人誰願意拎著腦袋去造反?不帶上家小,出征在外也不能放心。而頭領們也知道下屬們的心思,自然也是隻能允許將士攜帶家小同行,不然,誰還願意拼死力戰?
結果到了這個時候,前方慘敗,後方婦孺看得自家的男子們從前方敗逃,而且光景悽慘,很多壯健捻子的臉上露出從未有過的悽惶表情,不少人還滿臉掛淚,以往捻子和官兵交手,雖然失敗,卻也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再加上看到淮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