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1/4 頁)
若是他們知道對手還是淮軍的二級部隊與炮兵隊伍時,卻是不知道該做如何想。
依英軍上下的看法,眼前淮軍雖然纏鬥,卻並沒有實力擊潰英軍,然而所憂者當在淮軍是否當真有後手,還是迷惑英軍的招數。不過精銳之師並不畏懼暫且退後,不會因為後撤而潰不成軍,於是仍然邊打邊退,以期退到艦炮掩護範圍內,那時便安全的很了。
同時,派遣軍官帶人回到艦隊之上,讓海軍中將拼湊起一些援兵來,到要塞之上控制住炮臺,然後接引陸軍回要塞附近駐守。
這樣雖然進攻海州的計劃告挫,不過有艦隊和要塞在手,就等於利劍懸在敵人頭頂,只要援兵一到,仍然可以隨時發起進攻。
只是算盤打的如意,結果卻不能如意。在偏離原本的交戰地點不到兩里路後,淮軍的中軍鎮將士趕到戰場。兩千餘騎兵臺馬壯,不論士氣還是精銳程度,都在內鎮與炮團將士之上,而裝備之精良,還猶在英軍之上。
淮軍戰馬,一半是購買,一半是俘虜官兵的馬匹。當時戰馬,以代馬與北馬兩種為主。代馬瘦弱矮小,不復當年,而北馬雖不及洋馬,官兵所用卻了是百中挑一,算得馬力矯健,衝刺有力。
中軍鎮騎乘。便是以純粹北馬為坐騎。兩千餘人騎在戰馬之上,呼嘯而來,等煙塵一起的時候,英軍上下都是面無人氣,俱道:“壞了。”
此時是想退也不行了,於是匆忙之間調集後衛與預備隊,結空心方陣。準備迎接馬隊衝刺。
對中國騎兵的研究,英軍也早就進行。他們稱滿洲八騎為韃靼人,對韃靼人騎兵的傳聞卻是不屑一顧。而以歐洲戰場騎兵對步兵的戰績,這一百年來,也確乎難以為續了。拿破崙的龍騎兵看似威名赫赫,其實並不能披堅執銳以為攻擊主力,不過是夾擊側翼。追擊逃敵而已。若是用騎兵攻擊步兵和炮兵結合的主陣地,怕是全軍覆滅之局。
而今時一見騎兵來襲,總以為與傳聞中地韃靼騎兵相同。以空心方陣與火炮相對,總歸是並無什麼危險。誰知淮軍中軍鎮的騎兵格外兇猛,狂飆而至,卻並不是持矛帶盾,而是人人手持短柄馬槍,進入射程之後,英軍還在懵懂之間,淮軍騎兵已然開火。
這下卻是格外兇狠。淮軍騎槍。卻是後膛七連發的新式火槍,不但這時英軍沒有。放眼天下,也算是獨領風騷。這種火槍,總得十餘年後列強配裝完畢,清軍馬隊也得以購買一些,用來剿滅太平軍的騎兵和捻子騎兵,建立殊勳,而在此時,卻是不折不扣的神兵利器,不單國內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而就是英軍,也是頭一回見著!
淮軍火力立時就如暴風驟雨一般,頃刻之間打的英軍死傷累累,不單陣形保持不了,便是士氣也一落千丈。
英軍見勢不妙,這一下再不敢堅持,於是由堅抗之局,改為派部隊抵抗,而企圖以主力逃走,然而一有步兵纏著,短時間內不得脫身,而淮軍騎兵又格外兇狠,自後而至,一輪輪地騎兵發射之後,總有大批英軍倒地。
英軍眾將與士兵都是面色慘然,一面徒勞還擊,一面都知道這一番不妙,怕是全軍覆滅之局,絕無僥倖道理。
而淮軍騎兵並不著急,一輪襲擊之後馬隊一分為二,夾擊兩側,然後又復回頭,來回包抄發射,英軍雖然還擊,然而馬隊來去如風,而手持火槍射程比英軍火槍遠,射擊速度也遠快老式前膛火槍,兩者根本無從相比。
這一下騎兵優勢盡顯,英軍已經成為無可抵抗之局。
可憐英軍縱橫天下,不論是美洲亞洲非洲各洲,到哪裡不是所向無敵,逞盡威風?用中國人話來說,不外乎是艦堅炮利,武器遠遠超過敵人。然而這一次卻是大大倒黴,淮軍步兵武器稍差,卻也不是天差地遠,而戰鬥意志,卻是從所未見的強悍,以將領之尊,猶自肉搏上陣,英軍早就覺得不妙,而等騎兵殺出,卻是原本步兵天敵,而所持騎槍,又是遠遠領先英軍之物,這一下,如何抵抗得了?
而英軍識者也多,知道敵軍所持騎槍必定是普國秘密所持的後膛步槍,這一段時間來英國也頗為注意此事,然而軍中保守勢力甚重,一時半會還不能改變。而非得普魯士與奧地利大戰過後,奧軍幾萬人全軍覆滅,後膛槍威力盡顯之後,英國才會全部換裝後膛槍。在此時,卻是還早了些年,這一回虧,當真是吃的太大。
當下諸將領都是面色發白,這一番失敗當真悽慘,偏又不是敗於文明國家之手,而中國人野蠻形象早就深入歐洲列強人心,什麼斬首砍頭的玩意令人心驚肉跳,虐待俘虜殺害俘虜,似乎也極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