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韓非的“術”治,是跨越千年經久不衰,也是中華民族遺留下的智慧。作為當時歷史的侷限性,雖然韓非的一些思想具有片面性,但還是很有研究價值,也給幾千年後的我們留下寶貴的財富。而且一些觀點,在當今的商場,官場,軍事,或者其他很多方面,還是很受用,只有懂得靈活運用,懂得隨機變通,“神秘之術——獨斷決策”的術治,還是一套很好的謀略。
思 考
1。你怎麼理解人性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區別?
2。試驗:10個人開會,你怎麼兼併大家的意見?
3。你對樹立威信有新的觀點嗎?
4。你身邊的人都瞭解你嗎?你怎麼把握溝通的主動權?
5。如果你對某件事有了觀點,但別人提出了新的觀點,你怎麼看?
引 申
一。管理之道
在我從事管理的過程中,關於管理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
我曾經和兩位在讀的MBA研究生探討過關於企業的一些管理問題,其中一位是某企業的張總,另一位是政府旗下某公司的董事長(羅董)。張總對於管理,還是比較偏向於人性化管理,他個人覺得只有以“人”為本,讓員工對企業有家的歸宿,才能充分的調動員工的才華和積極性。而羅總則偏向於制度化管理,他覺得無方不成圓,只有塑造企業的文化,才能使員工有統一的目標,只有發揮制度的約束和促進作為,才可以規範員工的行為,使得員工自發的創造價值。
針對張總和羅董的管理方式,我對兩個公司作了簡單的瞭解和分析:
其一,在張總的公司,公司團隊確實很和諧,但組織上缺少規範性;如某一設計師自做主張的改變設計圖,請假遲到的事也常有發生,甚至有下屬和上司爭吵的情況。雖然員工看起來很團結,但反過來想,如果發生事變,會不會形成黨派,成為公司最大的威脅了?雖然有時候,員工自發的加班加點,有主人翁意識,但這樣效益高嗎?領導的職能能充分發揮嗎?我個人覺得要人性化,也得有個標準,有個限度,而在人性化的基礎上輔以制度化才能對人性化進行約束和完善。
其二,在羅董的公司,節奏比較強,大家也很有戰鬥力,但缺少一種活力。大家也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作為下面的員工也只是機械的去履行命令。有一個膽大點的員工說:在這樣的制度下,很難獲得重視,想晉升也很難,他還抱怨公司的制度不靈活甚至有點死板。在問及對公司領導的看法時,他說有時候半個月都見不到老闆,對老闆幾乎一無所知。我個人認為,老闆和員工之間如此不熟悉,怎麼做好管理了?雖然在管理上確實創造了距離感也做到了立威,但缺乏一個限度。在這樣環境下,員工怎麼可能自主的發揮創造性了?而在用人上,如果缺少溝通,公司又如何去發覺人才了?而且制度未必人人能適合,對於不適合制度但又確實是人才,那不錯過人才?如果一切侷限在制度的框架下,員工怎麼去創新?所以我覺得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礎上,應輔以人性化的管理,相輔相成,才能渾圓天成。
針對上述兩種管理,人性化化管理就像“術”制,是需要靈活運用,根據實際情況去管理,而且管理很大程度是管制心理,管制思想,根據人的本性,運用管理的技巧,從而實現管理的職能化。而制度化管理,就像“法”制,給企業製造一個標準和框架,使員工自發的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公司的規矩;同時“法”治可以給公司提供絕對的指導意義,從而保證公司的利益。
從現代管理學上講,人性化管理,相當於環形管理,環環相扣,但領導若和員工的距離走的太近,便難以樹立威信,而沒有威信的領導,在釋出命令或安排任務時,並不能實現命令和任務的價值最大化。要知道,人都是有劣根性,公司使用人情,也很容易成為員工利用的藉口。所謂“軍令如山”才能打好仗的,所以只有保證領導的權威,才能保證公司的經營能順利的進行,因此在管理上,領導還是要使用神秘之術,和員工適當的保持距離,使員工敬畏你,尊重你,建立自己的威信。
再說一下制度化管理,如今的年代是個人才濟濟的年代,所謂的人才,如果不能靈活的運用,恐怕在制度下按部就班,也變的不是人才,或者說,一些人才,忍受不了制度的框框架架,而被迫離開。如漢朝開國功臣樊噲,就是不喜歡受拘束的人,但不能不說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在制度下,再配合人性化,自然可以協調不同的人才,為公司效力。
所以,我們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