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人要你做的事情。這是我們能夠把彼得找回來的惟一辦法,不是嗎?”凱瑟琳漂亮的面孔變得嚴峻起來,她把一綹頭髮夾到耳後。“這個石頭金字塔,不管它是什麼,已經讓我付出了整個家庭的代價。先是我的侄子扎伽利,再是我的母親,現在是我哥哥。讓我們直說吧,羅伯特,如果你今晚沒有打電話來警告我……”說著,凱瑟琳挑釁地把細繩使勁一拽,脆弱的蠟封裂開了。
從包裝紙裡,凱瑟琳取出一個灰色的石制小盒。這盒子很像是打磨過的花崗石立方體,盒子沒有鉸鏈,沒有插銷,令人不知如何開啟。這讓凱瑟琳想起了中國謎盒。
盒蓋翻開時,蘭登和凱瑟琳兩人都呼吸急促。盒子裡面似乎有光芒射出來。此物閃耀著超自然的光澤。凱瑟琳從來未見過這麼大塊的金器。“真是壯觀啊,”她悄聲說。儘管在石盒裡密封了一個多世紀,尖頂石卻沒有顯舊或褪色。黃金具有抗腐蝕性。這也是古人認為它神奇的原因之一。“上面刻著字。”
銘文雖然很小,卻異常清晰,優雅地鐫在尖頂石的一個面上。
奧秘
隱藏於
秩序之中
“定冠詞(the)和秩序(order)的首字母是大寫的。”蘭登說。
凱瑟琳茫然地點點頭。“我看到了。”
蘭登只能想到一個合乎邏輯的暗示。“‘秩序’(TheOrder)指的一定是共濟會。”
“我同意,”凱瑟琳說,“可這仍然沒有任何幫助,還是等於什麼都沒告訴我們。”
“羅伯特,你對一五一四年有什麼印象?”凱瑟琳把石盒遞給他。“看,這盒子上有年份。你對著光仔細看看。”
蘭登在桌邊坐下,湊近檯燈審視立方體的石盒。就在靠近底邊的一角,雕刻的小字正是數字1514,後面還有A和D的字樣,但排列的方式異乎尋常。
“這個年份,”凱瑟琳的聲音裡突然透出了希望,“大概就是我們一直尋找的關鍵點?這塊方石標註了日期,很像共濟會的奠基石,或許它是某個真正的奠基石的象徵物?或許是公元一五一四年落成的某棟建築?”
失落的秘符 第二部分 失落的秘符 第二部分(14)
就在那幾秒之間,蘭登確定自己能一清二楚地破解金字塔的秘密。“凱瑟琳,這是你的功勞,”說著,他把盒子包好,“萬事俱備。我們走。我在路上慢慢跟你解釋。”
任何一位研究中世紀藝術的專家都會認得這種符號,這是眾所周知的落款——代替簽名的符號。盒身上這枚記號中的A和D並不代表耶穌紀元後……而是一個意思完全不同的德語詞。
“AD指的不是年份,凱瑟琳。而是阿爾佈雷特·丟勒。”阿爾佈雷特·丟勒——這位十六世紀的著名德國雕刻家和畫家是她哥哥最喜愛的藝術家之一,凱瑟琳對他的作品有一些印象。他已經死了四百多年了。“從符號學上說,丟勒近乎完美。”蘭登邊說邊朝一連串閃亮的出口指示燈走去。“他是文藝復興思想的終極體現者——既是畫家、哲學家、鍊金師,還終其一生鑽研古代奧義。至今還沒有人能完全理解隱匿在丟勒藝術品中的資訊。1514這幾個數字,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那是指丟勒的一幅具體作品。那幅畫叫《憂鬱症I》,完成於一五一四年,被公認為北歐文藝復興的扛鼎之作。描繪了人類為了理解古代奧義如何苦思冥想。”
凱瑟琳繞到書桌後,插上電源。等電腦終於慢悠悠地啟動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螢幕上出現了一張高畫質晰度的數碼照片,奪人眼目。
《憂鬱症I》的畫面主體是一個深思的人物,背後張開巨大的雙翼,坐在一棟石頭建築物前,身邊圍繞著各種古怪、詭異、源自想象的東西,彼此都似乎毫無關聯——量尺、衰竭的瘦狗、木匠工具、沙漏、各種幾何形體、吊著的搖鈴、天使像、一把刀、一把梯子。
凱瑟琳這才看到,方格子裡確實有數字,1514就在其中。
“凱瑟琳,那個數格就是破譯金字塔的鑰匙!”
她驚詫莫名地瞪著他。
“那不是個普通的數字方格,”蘭登說著,咧嘴一笑,“所羅門小姐,那是個幻方。”
“幻方”是個術語,指的並不是什麼神秘法術,而是數學——由連續的數字組成的數格,無論縱向、橫向還是對角線的數字相加都能得到相同的數值。
凱瑟琳飛快地分析了一遍丟勒的幻方,將每一排、每一列的數字相加。
“三十四,”她說,“每個方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