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第2/3 頁)
來屋主是一個勤快的人。桌案上擺著一隻紫砂壺、幾張泛黃的宣紙、還有一方已經乾涸的硯臺。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木製的花架上,灑水壺、剪刀和小鐵鍬被收在了最底層,擺放得整整齊齊,連一點泥土都沒有沾上。
這裡的一切都和記憶裡的一模一樣,包括徐竹萱的那句回答。
唯一不同的是,上一世回答唐峭的是前來整理屋子的僕役,這一世卻變成了唐家的正牌夫人徐竹萱。
然而對唐峭而言,也只是換了個人對她撒謊而已。
他們不知道,唐峭曾經去過唐家陵墓。她將唐家祖墳全都翻了個遍,仍然沒有找到她母親方瓔的屍體。最後還是她去搞來搜魂鈴,才在城南一處亂葬崗裡找到了方瓔。
亂葬崗是用來埋葬無主屍骨的地方,常年無人打理、荒草叢生,屍骨也都腐爛得厲害,若不是方瓔腕上的玉石串依舊完好,唐峭還真認不出來。
但即便如此,當時的唐峭也並不氣惱。她與方瓔一起生活了兩年,雖然不如原主那般瞭解方瓔,卻也知道方瓔厭惡唐家。如果真的進了唐家陵墓,方瓔泉下有知,想必也不會高興。
方瓔是原主的母親。
她不是什麼高貴仙子,也不是什麼紅粉佳人。
方瓔原本只是一個讀過幾本書的侍女,默默無聞地服侍著唐家的主子們,夢想著以後離開唐家,找一個平靜祥和的地方,做做生意種種田,不求大富大貴,只求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便好。
但她運氣不好,遇見了唐行舟。
唐行舟年輕時與徐竹萱愛得轟轟烈烈、肝腸寸斷,因為一些觀念衝突,兩人吵架如家常便飯,各種誤會、狗血輪番上陣,時不時還會上演一出追妻火葬場的戲碼。
某次二人又吵得不歡而散,年輕氣盛的唐行舟被徐竹萱傷透了心,回到唐家後便瘋狂酗酒,直接醉成了一灘爛泥。唐行舟的母親見他如此折磨自己,心疼不已,連忙親自熬了一碗醒酒湯,命人送到唐行舟的房裡。
那個負責送醒酒湯的侍女便是方瓔。
當時方瓔只有十九歲,和徐竹萱差不多年紀,身形也有幾分相似。喝醉酒的唐行舟意識模糊,錯將方瓔看成了徐竹萱,當晚便釀下大錯,強行與方瓔發生了關係。
事後,唐行舟恢復清醒,發現躺在身邊的女子並不是心愛之人,自然又驚又怒。恰好徐竹萱回來找他,看到二人衣衫不整睡在一起,頓時心灰意冷,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眼看徐竹萱跑了,唐行舟哪還有心思去管方瓔,連忙抓起衣服追了出去。這一追,便開啟了為時半年的追妻火葬場。
然而真愛豈是一次酒後亂性就能輕易打倒的。經歷種種磨難後,徐竹萱最終還是原諒了唐行舟。
唐行舟終於抱得美人歸,高高興興地將心上人迎娶回去,大辦酒席宴請四方。唐家上下張燈結綵,人人喜笑顏開,又有誰還記得當初那個無辜的小小侍女。
不久,徐竹萱誕下一女。唐行舟喜不自勝,將其視為掌上明珠,對母女二人更是百般呵護。巧的是,一個月後,方瓔也生下了一名女嬰。當時唐行舟正在陪伴自己的愛妻愛女,聽到這個訊息,臉頓時沉了下來。
那夜對他而言只是個意外,現在回想起來,除了懊悔,便只剩下恥辱。
這段時間他一直不去打聽那名侍女的狀況,一來是他早已將此人忘卻腦後,二來是他本意也想讓自己和竹萱漸漸淡忘這件事。
沒想到此女竟然懷孕了,而且還生下了他的孩子。
唐行舟心裡只有徐竹萱母女,自然不會接受一個侍女和她的孩子。
他當即決定將方瓔母女趕出唐家。一旁的徐竹萱聞之不忍,彼時初為人母的她十分了解方瓔的辛苦,於是溫言阻止,並提議將方瓔母女二人安置下來,以侍妾的名義養著,也不算苛待。
唐行舟起初並不同意,在他看來,方瓔不過是個下人,又憑什麼做他的侍妾?
但徐竹萱顯然要比他明事理,也比他看得更清楚。
她道:“無論如何,這個孩子都是無辜的。你要怪,就怪自己當時為何那般衝動,又為何直到現在才得知她懷孕這件事。”
一番話說得唐行舟啞口無言,又如醍醐灌頂,當即明白是他的母親故意捂下訊息,有意要將這個孩子保下來。
母命難違,唐行舟很為難:“可這樣做,會不會太委屈你了?”
徐竹萱道:“你既知道是委屈了我,便要加倍對我和清歡好,此生不可再負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