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第2/4 頁)
慘烈,雙方的傷亡都很慘重,但最終還是天才的亞歷山大取得了勝利。
他在天竺河西岸又建立了三個新的行省,此時馬其頓帝國的疆域離崑崙已經不遠了,但是它們之間卻相隔著世上最難逾越的高原。亞歷山大還想繼續向東進軍、征服整個天竺,但大軍走的已經太遠了,將士們征戰多年來到完全陌生的異地,已經無心再進行這種毫無休止的征服。
軍心有變,亞歷山大不得不暫時退兵。他分兵兩路,自己率軍繞過亞述高原從陸路返回了巴倫,而另一支海軍從天竺河口出發,沿海岸線回兵與亞歷山大會師,完成了天樞大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軍事創舉。
阿爾忒彌斯與穆芸一直在雲端上關注著亞歷山大,企圖隨著這位大帝征伐的路線發現阿蒙轉生後的痕跡。在亞歷山大征服天竺河流域勝利回師之時,顯然還心有不甘,回到巴倫重整兵馬,打算有一天再揮軍西進。
阿爾忒彌斯與穆芸在心中暗想,假如到了那時,這位馬其頓大帝會不會又自稱是梵天之子、甚至是無量光之子呢?假如是那樣,宙斯又會是什麼表情,發怒還是苦笑?但不得不承認,亞歷山大在擴張中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盡最大的可能鞏固了這個快速形成的大帝國,也把對奧林匹斯諸神的崇拜帶到了天樞大陸各地甚至更遙遠的地方。
假如亞歷山大能與伊索一樣長壽,將來的一切尚未可知,可惜歷史並沒有再給他這樣的機會。就在他回到巴倫城不久,有一隻小小的蚊子叮了這位威震大陸的大帝一口,他突發瘧疾高燒不退,十天後便離開了人世,尚未年滿三十三歲。
亞歷山大野心勃勃而又短促的一生,任何一方面的成就都超越了他的父親腓力二世,只有一點不如,而這一點恰恰是最致命的。他沒有像腓力二世培養他那樣為自己培養出一位合適的繼承人,但這也不能怪亞歷山大,他去世的時候實在太年輕,子女皆未成年。
亞歷山大一死,部將爭權,這個大帝國很快一分為三,原馬其頓統治的希頓半島成為馬其頓王國、天樞大陸原巴倫王國一帶建立了西亞王國。亞歷山大在世時,繼承了埃居法老的王冠與權杖,他去世之後,部將托勒密繼法老位統治埃居,仍奉阿蒙為主神,開創了埃居的托勒密王朝,歷史彷彿又回到了起點。
奧林匹斯諸神與天國的眾天使,沒有找到阿蒙重入人間的線索,他們一直在默默關注著一切可能的蛛絲馬跡,但始終沒有任何發現,阿蒙就似在茫茫塵世中消失的無影無蹤。
三百年過去了,眾神與眾天使仍然沒有阿蒙在人間的訊息。
……
一天上午,一隊駱駝從連綿沙丘盡頭的地平線方向走來,迎面之間太陽在沙礫上的反光刺眼。這是一個商隊,正離開埃居前往巴倫,他們需要找一個地方躲避正午的烈日。前方沙丘間有一片巨大的廢墟,高聳的圓柱上端還殘留著半邊穹頂,那是一個神殿的遺蹟,但神壇已被沙子淹沒,宏偉的阿蒙神像倒臥在沙丘間。
這裡在三百多年前,曾經是埃居帝國海岬城邦的屬地,迪克父子先後成為海岬城邦的城主。就是在這一帶,吉爾伽美什率領的烏魯克軍團曾經與阿蒙率領的埃居大軍爆發了激戰。此地本是敘亞沙漠邊緣、海岬邊境的一塊綠洲,人們阿蒙神修建了宏偉的神殿。
隨著氣候的變遷,綠洲漸漸沙化,只在神殿旁的小山腳下留了一個泉眼,是來往商隊歇腳的地方。而那座不大的小山與山旁的神殿廢墟,正是遮擋烈日的休息處,雖然並不是很舒服,但也總比沒有強。
那雕著神文的石柱成了人們拴馬系駱駝的樁子,牲口的糞便落在雕花的臺階殘跡上,人們坐在沙子上,靠著倒臥的阿蒙神像休息,而那座倒下的巨大神像正好可以遮擋陽光。
這座神殿曾經屹立了數百年,而從它被廢棄到今天,也已經有五十年。神像倒臥沙丘、崩落的碎石被騾馬踐踏、神殿廢墟成為來往商隊歇腳的臨時營地,說明這裡的民眾已經不再信奉這位神靈,將他所有的光輝與神聖完全遺忘。
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會讓阿蒙神殿變成如今樣子?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部將分割了大帝國,分別建立了馬其頓、西亞、埃居三個國家。亞歷山大的部將托勒密戴上了法老的王冠,在埃居建立了托勒密王朝,是這三個王國中延續時間最久的。
就在亞歷山大死後不久,馬其頓帝國西北部,有另一個國度漸漸崛起,名字叫馬羅共和國。這裡在希頓各城邦民眾的眼裡,原本是一片未開化的蠻荒之地。可是在神靈的指引下,有不少賢者來到這裡。馬羅人繼承了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