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1/4 頁)
竇啟光除了讀書,哪裡也不去。今天要不是鄔善請客,他肯定不會來。
望著外頭刺目的陽光,連他都心動了,何況是其他人。
“那就這麼決定了。”竇啟俊道,“你們誰去稟了太夫人,反正我是不能去說的,我去說,這事準黃。”
眾人忍俊不禁。
“我也不能去說。”鄔善道,“我母親還要在竇家住好幾天。”
“那我去說吧!”竇啟光躊躇道,“就怕太夫人不答應。”
“四哥是老實人。”竇啟泰嘻笑道,“四哥要去說,太夫人一準會應答。”
果不其然,太夫人立刻應了。
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去了田莊。
竇昭正伏在案上給祖母畫新式的鞋樣子,聽到動靜,所有的人都下了一大跳。
崔姨奶奶攔了眾人:“不許下河,就在院子裡歇歇,我讓人給你們做荷葉飯吃。”
幾個小子誰坐得住啊,撲騰撲騰地就要下河。
眼看著攔不住了。竇昭把跟過來的隨從叫了進來:“你們都去河邊上守著,每隔幾步站一個人。”又叫了紅姑,“去村裡找幾個善泅的守在河邊,一天給一兩銀子的工錢。若是幾個爺都平安無事,完了每人再賞二兩銀子,若是有人溺水。救一個人給二十兩銀子。”
紅姑立刻去村裡找了幾個身強體健的漢子。
竇政昌幾個見有人守在旁邊,玩得更加肆無忌憚。
龐寄修瞅著個功夫悄悄上了岸,只說是累了,要到屋裡去討口水喝。
那些家丁自然不會防備。
龐寄修見院子裡靜悄悄的,正尋思著是直接進屋還是站在槅扇大開的窗欞前喊一聲——他知道怎樣和那些倚門賣笑的歡場女子打交待,卻不知道怎樣和個只有十歲的女童打交道,特別是這個女童身價不菲。他在她面前沒有任何的優勢的時候。
敞開的窗欞突然傳來說話的聲音:“……妹妹最喜歡,我想四妹妹肯定也喜歡,就讓隨身的小廝也買了一瓶。你聞聞好不好聞?”
龐寄修面手躡腳地靠了過去。
只見炕几上放著個雞蛋大小的琉璃瓶子,鎏金的瓶子,琥珀色的瓶身。華麗中透著奢侈。
他駭然。
這可是西洋的香露。
他忙朝裡張望。
看見了鄔善那張還帶著幾分童稚的笑臉。
他/媽/的,他這才幾歲,就知道打女人的主意了!
難怪他要來崔姨***田莊玩!
龐寄修腹誹著,就聽見竇昭道:“多謝鄔四哥了,這香露很好聞。”然後落落大方地收下了香露,問起鄔善去京都的情形。
“京都不愧是天子腳下,京畿重地,不僅人煙繁阜,物華天寶。而且街道寬敞,能並行四輛馬車……”鄔善興奮地向竇昭講著京都,竇昭微笑地坐在那裡安靜地聽著,思緒卻飛得老遠。
明年夏天的時候找個藉口把祖母接到竇家去住些日子,這樣祖母就不用大清早起來給瓜秧澆水了,也許可以避免驟然而亡。
這次來田莊就把甘露和素絹帶回東府吧!
還要去看妥娘。聽說她和崔四過得很好,崔家的人也很喜歡這個老實本份的媳婦,她現在已經在崔家站穩了腳根……
外面突然傳來一陣喧譁。
竇昭惦記著河裡的那群人,忙從窗欞裡伸了腦袋喊著紅姑:“出了什麼事)。
第六十一章 姐妹(粉紅票360加更)
幾個來泅水的分期分批地給來竇昭道謝,包括龐寄修在內而竇家的長輩卻沒有出現,竇昭知道他們怕被長輩責備,幾個人商量著把這件事給隱瞞了下來。
竇昭覺得這樣也好。
事情發生在祖母的田莊,竇家的人對祖母又有偏見,說不定會把責任推到祖母的身上。
她吩咐紅姑:“若是還有人來泅水,你就照我說的那樣去村裡找幾個人在河邊守著。有備無患!”
紅姑迭聲應喏。
竇昭去看過妥娘後,請祖母幫她找幾個丫鬟帶回去:“。。。。。。我那邊沒有一個得力的人。”
祖母想了想,喊了四、五個適齡的小丫頭。
竇昭認出了甘露和素絹。
此時兩人一個叫二丫,一個叫招弟。
竇昭留下了她們倆個,改了名,親自教她們倆個人規矩。
和前世一樣,甘露機敏,學什麼東西都非常的快。素絹沉穩,做什麼事情都很周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