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 頁)
得目瞪口呆,紀頎更是擦著額頭的汗道:“見明這是怎麼了?彷彿變了個人似的?”
紀頌卻想到了竇昭。
他叫了子息來問:“之後見明給竇家四小姐回信了嗎?”
“回了。”子息悄聲道,“少爺說竇家四小姐的話很有道理。說不管皇上是看著他年輕還是看著他文章寫的好才點了他做探花,這也是因為他有這個本錢和實力,實在不應該拘泥於是什麼花!”
紀頌不由的暗暗點頭,吩咐他:“以後見明和竇家四小姐的事,你要多多留心。”
就是讓他當耳報神嘛!
子息在心裡嘀咕,哪裡敢露出絲毫的不悅,連連應“是”。
正在此時,紀老太爺的信到了。
紀頌把信遞給紀頎看,苦笑道:“讓我們不要大驚小怪,見明雖然喜歡新奇之事,但只要是他答應的事,卻從不半途而廢,這次既然入仕,就不會丟下來到處亂跑了。他和竇家四小姐一個在京都,一個在真定,時間長了,也就淡了,讓人悄悄地注意一下就行了。至於見明的婚事,他老人家自有主張,讓我們不要自作主張。”
紀頎已匆匆將信看了一遍,聞言嘆道:“也只有如此了!”語氣頗為沮喪。
紀頌想到紀詠這些日子像變了個人似的,心裡總覺得不踏實,和紀頎商量,又寫了封信給紀老太爺,又叫了人注意問紀詠的行蹤,在得知竇啟俊來向紀詠辭行,紀詠因為入職翰林院而沒辦法履行前喏和竇啟俊一起回真定的時候,紀頌還是長長地鬆了口氣,和紀頎感慨道:“薑還是老的辣。難怪只有祖父能管得住見明瞭。”
紀頎不住地點頭。
紀詠卻寫信向竇昭抱怨:“……本想去找你玩的,結果卻去不成了。也不知道這事什麼時候是個盡頭。”
竇昭笑得不行,回信給他:“聽說越是大官越不容易致仕。你不如想辦法找點趣子,不然真的會被悶死的。”
紀詠很快給她回信:“翰林院素位裹屍的多,卻也不乏真才實學之非。我近日跟著杜加年在學制古琴,到時候送你一張。”
杜加年名輪,擅琴,是當朝有制琴大師,又因出身翰林,所制之琴萬金難求。
竇昭道:“你不如幫我求一張杜加年親手製作的古琴好了!”
紀詠勃然大怒:“定要叫你後悔今日狂言。”
可沒幾日,紀詠就從京都給她送了張杜加年製作的古琴,還在琴尾落了“桑林”的款。
竇昭大愛,請了江南大家在家裡教自己撫琴。
紀詠又給她找了幾本古琴譜。
兩人書信來往,很快就到了秋天。
在田莊裡養傷的徐青求見:“世子爺就住在東城門口的那家高升客棧,想來拜訪小姐,不知道小姐何時方便?”
竇昭大吃一驚,失聲道:“出了什麼事?”
諂害宋墨的事已經過去大半年了,按理說,宋墨應該正和宋宜春鬥得正歡,怎麼會跑到她這裡來?
徐青則被竇昭目露驚恐的樣子嚇了一大跳。
他忙道:“沒出什麼事!世子爺如今已牢牢掌了局勢,這次是專程來給您道謝的。之前之所以沒來,是怕被國公爺發現您和那件事有關聯,連累了您……”
竇昭舒了口氣,道:“既然你們家世子爺平安無事就好。你跟他說一聲,道謝什麼的,就不用了。我們也不過是適逢其會。我一個內宅女子,實在是不方便見客,他的好意,我心領了。”又道,“來的都是客,我這就跟段公義和陳曉風說一聲,讓他們代我招待世子爺吧!”
徐青睜大了眼睛,滿臉不置信地望著竇昭。
世子爺來向她道謝,既然吃了閉門羹!
他不由道:“四小姐,您可能不知道,世子爺之前為了給夫人送葬,一直能好好的養傷,傷勢一直反反覆覆的,御醫說,世子爺要是再這樣折騰,就是大羅神仙也治不好世子爺的傷了。現在好不容易局勢穩定了,大夥都以為世子爺會好好在家裡養傷,世子爺卻藉口要用無根水煮藥,興師動眾地搬去了大興的田莊居住。只要世子爺能靜心地把傷養好,在頤志堂也好,在田莊也好,大家都只求世子爺的勢傷能早點好……誰知道世子爺卻是打著明修戰道,暗渡陳倉的主意,要親自登門給您道謝……您見都不見,世子爺得多寒心……”說著,眼圈一紅,撲通一聲就跪在了竇昭的面前,“四小姐,我求求您了。您去見見世子爺吧!”然後“咚咚咚”地給竇昭磕起頭來。
“你快起來!”竇昭有些狼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