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頁)
魏廷瑜“哦”了一聲,讓隨從把禮單交給了高興,路上又反覆地叮囑隨從不要把這件事告訴魏廷珍,這才回了濟寧侯府。
姊妹們,兄弟們,補上5月7日的更新。
ps:看到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說這幾天的情節發展太慢,我也反省了一下,儘量回快速度吧,不過,真沒辦法像大家所說的那樣很霸氣地把婚退了,竇昭在世人的眼裡畢竟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不可能任著她不嫁人,只能想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再就是大家討論的為什麼不讓宋墨或是紀詠幫忙。我想打個比方,如果有一個女的,古代訂婚算是結婚了,就算是抄家,定了婚的女兒也是另人家的人了,都不會被定罪,我們只說現代的,女方要退婚,然後對她的一個男性朋友說,我不想嫁給我未婚夫了,你幫幫我,把我的未婚夫搞定吧,我相信,十個裡面就有九個會想,這女的是不是看上我了,還有一個會想,這女的是在暗示我追她吧……如果是男的,說我不想嫁給我未婚妻了,你幫幫我,把我的未婚妻搞定,十個裡面就有九個會想,這男的是不是要腳跺兩條船,還有一個女的會想,這男的喜歡上我的吧……
咱的確不是想玩什麼曖昧。
~~~~(》_《)~~~~
※(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六章願望
第一百九十六章願望
竇明和王映雪回來,看見堆放在廳堂裡的禮品,隨口問了一句:“是誰送的?”
高升恭謹地道:“是大姑爺濟寧侯。”想想又覺得這樣的回答對魏廷瑜不夠尊敬,補充道,“是大姑爺親自送來的。”
王映雪聽了微愣。
她今天回柳葉衚衕,除了恭賀大哥蔭封世襲的千戶之外,最主要的是母親給她帶信,父親託大嫂高氏的父親、翰林院學士高遠征給竇明說了家親事,要她去商量。
男方姓劉,名碧,字清濯,今年二十二歲,是個舉人,比竇明大八歲不說,而且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全靠舅舅資助才學業有續。
高老先生雖然口口聲聲稱這個劉清濯才學出眾,品行端方,以後必定前程無量,可這種事誰又說得清楚?父親當年還是少年及第呢,結果怎樣?母親跟著她半生跌宕,子女差點都沒能保住,好不容易父親東山再起,成立封疆大吏,卻是一南一北,幾年也見不到一面……她想想都替母親難過,又怎麼捨得讓明姐兒去過這種日子?何況像父親這樣能忘著髮妻的辛苦,富貴之後不忘糟糠之妻的又有幾個?那些十年寒窗苦的舉人們一旦金榜題名,哪個不是爭先恐後的先納個小?難道讓明姐兒年輕的時候供那姓劉的讀書,等到那劉清濯得志了,明姐兒姿容已老,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劉清濯逍遙快活不成?
這門親事王映雪沒一處滿意的,可看到母親那滿心歡喜的樣子,她又不好意思直言反對,只得含含糊糊地說了聲“明姐兒的婚事得和他父親商量才行”,暫且搪瓷過去了。
想到這裡,她不禁埋怨大嫂高氏。
不就是她孃家的老爺子幫著明姐兒提了門親事嗎?她卻像是自己要娶媳婦似的,把那劉清濯誇成了一朵花,哄得母親喜笑顏開,要不是她用話當著,母親恨不得她當場就寫了明姐兒的八字就好,至於那麼熱心嗎?
此時看到魏廷瑜送來的東西,又聽說是魏廷瑜親自送來的,她心裡不由的一肚子火,半晌才道:“我們家的這位大姑爺,倒是有心!”
竇明卻冷哼了一聲,轉身穿過中堂,去了自己的院子。
王映雪不解,急急地跟了過去。
“你這是怎麼了?”她望著板了臉坐在鏡臺前御妝的女兒,“是不是你大姐又欺負你了?你跟我說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去找你父親去?”
“你找父親有什麼用!”竇明冷笑著把牙梳丟在了鏡臺上,“你只會同爹爹爭吵,哪一次把話說清楚了,把事件辦妥當了的?”
王映雪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
竇明看了又有些不忍,語氣緩了下來,道:“外祖母和您說了些什麼?我看著您從外祖母屋裡出來,臉色不大好?是不是外祖母又教訓您了?她老人家年紀大了,說您什麼您聽著就是了,別往心裡去。你難得回來一趟,我讓周嬤嬤幫您捶捶腿吧?田莊的丫鬟會不會服侍人?要不要我送你兩個丫鬟帶去田莊?”
一句句的,暖到了王映雪的心裡。
她連連搖頭,道:“不用,不用。你父親雖然冷酷無情,在錢財上卻從不曾剋扣我,我在田莊也挺好的。”說到這裡,她語氣微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