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1/4 頁)
沸⌒∽踴乩純此��
一會兒又想,這樣一來只怕會厚此薄彼,生出事端來。還不如拿筆銀子出來獎勵那些在竇家族學裡學業有成的子弟,或是置辦個田莊,安置那些孤寡老人或是失怙失恃的幼兒……不知道朝廷對這方面有沒有什麼限制?回到真定,得和陳先生商量商量才是。
西竇的一半銀子她雖然拿不到手,但她若是用在竇家子弟的身上,想必竇家沒有人敢出這個頭攔她。
只要運用得當,她可以在竇家活得很自由!
先貼個草稿,等會改錯字。
o(n_n)o~
※(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五章 出頭
竇昭沉浸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之中,靜安寺衚衕的僕婦們則因為竇昭清醒之後不僅沒有大吵大鬧,而且在王映雪被關押,靜安寺衚衕沒有主持大局之人的情況下,先是安撫好了父親,然後又勸慰了自己的舅母,並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表明了對五太太等人的態度,很快就掌控了局面,讓他們頓時有了主心骨,齊齊舒了口氣,恢復了之前的從容,在竇昭歇下後,僕婦們各司其職——給廳堂裡的女眷重新沏了新茶,領著粗使的婆子打掃著滿地的鞭炮屑,安排值夜的人,清點筵席用的碗碟……家裡漸漸變得井然有序起來。灶上的婆子甚至派了小丫鬟來問柳嬤嬤:“天色不早了,不知各位太太、奶奶們都喜歡用些什麼夜宵?”
柳嬤嬤想起竇昭那張端穆的面孔,明明知道天塌下來了自有高個子頂著,這件事與她沒太大的關係,心裡卻莫名地發緊,哪有心情吃什麼夜宵,只想快點回去把這件事稟了二太夫人,請二太夫人拿個主意,但因五太太在場,她少不得要請五太太示下。
事情完全出乎五太太的意料之外。
按理說,出了這樣的大事,竇昭就算不尋死覓活的,也應該哭鬧一番才是,可她卻連一滴眼淚也沒有落,不僅很快就接受了竇明代嫁的事,還立刻想出了應對之法,胸有成竹,好像早有準備似的。
但她立刻否定了這種想法。
這件事只有她和蔡太太、二太夫人知道,她們決不可能告訴竇昭。
也就是說,竇昭天生有這種臨危不懼的冷靜囉?
還有竇世英。次女代長女嫁了,一時肯定接受不了,他氣憤之餘肯定會有些過激的舉動,可沒想到他竟然這麼快就看出了其中的蹊蹺,還會如此的激憤,氣得昏了過去。
趙太太也比她以為的要理智得多。
聽聞竇明代竇昭上了花轎,她揪了王許氏的衣襟就要去告官,讓王許氏狼狽不堪。但她除了在最初事發的時候顯得很憤懣。之後的舉止就漸漸有了分寸,顯然是不想在竇明嫁入魏家的事還沒有最後定論之前把事情鬧大了,把竇昭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五太太隱隱覺得這件事做得有些不妥當,恐怕不會如自己當初想的那樣順利……
那自己就更不能離開靜安寺衚衕了。
萬一事情有變,自己也能及時應對……
五太太琢磨著,要不要把紀家的事告訴竇昭。
對一個心高氣傲的聰明人來說,推心置腹永遠比隱瞞算計有效果。
她用商量的口吻對柳嬤嬤道:“紀家和王家的女眷好像都沒有走。這邊又沒個主事的人,我們總不能就這樣撒手不管吧?我們還是留下來吧!紀家和王家那邊,也要派人去打個招呼才行。”
紀家來觀禮的女眷都被安置在隔壁院子的廂房,自紀氏被叫過去之後,就沒有出現。
王許氏卻是因為被趙太太那麼一鬧,受了驚嚇。五太太只得讓人把王許氏送到旁邊的耳房歇息,又派人去御醫院請太醫,在太醫沒來之前,高氏等人不敢挪動王許氏,也留了下來。
五太太和自己這樣說話,不過是看在自己是服侍二太夫人的份上。這一點,柳嬤嬤分得很清楚的,她哪裡敢拿喬。忙恭維五太太考慮得周到。正在此時。一個小丫鬟卻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
“不好了!”她一面草草地給五太太行了個禮,一面稟道。“不知道為什麼,六太太和紀家的人說著說著,突然哭了起來!”
這小丫鬟是五太太派去隔壁廂房打探訊息的。
五太太不由和柳嬤嬤交換了一個眼神。
看樣子,六太太是知道竇明代竇昭嫁入魏家的事了。
五太太想了想,道:“我們還是去勸勸吧!”
有時候,掩耳盜鈴雖然好笑,可總得把耳朵捂上才是。
她帶著柳嬤嬤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