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1/4 頁)
”
“那現在怎麼樣了?”竇明的嫁妝比竇昭當年還要多,如果落在了魏家人的手裡,竇昭頗覺得像吞了個蒼蠅似的噁心,“五伯母就沒有和魏家理論幾句。”
“誰說沒有去!”蔡氏生怕竇昭誤會了槐樹衚衕,急急地道,“那魏廷瑜藉口竇明小產,把七叔父請去了濟寧侯府,誰知道卻是讓七叔父去商量五姑奶奶嫁妝的。七叔父氣得咬牙切齒,要不是我婆婆及時趕到,只怕兩家就要吵起來,扯破了臉……現在這件事就這樣擱著了,說是春節過後再說。可聽魏家的口氣,要麼讓五姑奶奶把陪嫁交出來給竇家託管,要不就休妻。七叔父為這事,氣向幾天都沒有上衙……”
聽說父親被氣病了,竇昭以為自己會很平靜,可實際上她心口像插了把刀似的,痛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了。
“你們也是的,”她不禁嗔怒道,“這麼重要的事,你們怎麼能不告訴我?父親身邊本就沒有人服侍,我們要不回來侍疾,豈不更是單影!”
“四姑奶奶可別動怒,”蔡氏慌張地解釋道,“是七叔父特意囑咐的,讓我們都不要告訴您,怕您知道了生氣了,動了胎氣……”
姐妹兄弟們,送上第二更。
o(n_n)o~
※(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一章 女兒
還好父親、六伯母和舅母等人對自己愛護有加,沒有把竇明的事告訴自己,要不然,她聽著竇明和魏廷瑜狗交狗似的互相攻訐,肯定會噁心得吃不下飯去的。
竇昭決定等會好好安慰安慰父親。
蔡氏卻道:“四姑奶奶,我聽婆婆的意思,初五那天會請了魏廷珍過來說話,您要不要也去聽聽,教訓魏家的人一頓,也算是您這個做姐姐的對妹妹的維護了。”
竇家的人都知道竇明和竇昭的關係不好,竇昭也說了,不準備和竇明走動,但看在同為竇氏女的份上,會維繫大面上的客氣。可蔡氏家學淵源,覺得竇昭這麼說不過是為了尊貴,故作大方罷了,如果有機會,誰不希望捅對刀一手。她這才幫著竇昭出主意,趁著竇明連自己的陪嫁都快要保不住的狼狽時候,讓竇昭做出以德報怨的態勢,幫竇明出面維護竇明,在大義上站住腳,讓竇昭有恩於竇明,讓竇明對竇昭有氣了只能忍著。
竇昭何嘗不明白。
可她一點也不想和竇明沾上關係。
既然不會在竇明落魄的時候落井下石,也不會在她得意的時候打壓陷害,她有自己的好日子要過,犯不著為她著急上火,勞心勞力。
“家裡有五伯母和六伯母,哪裡就論得到我一個出了嫁的姑娘出面?”竇昭很明確地拒絕蔡氏的提議,“讓別人看見了,還以為我們竇家沒有人了呢!”
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蔡氏訕訕然。
竇昭懶得理她。坐到了炕邊聽六伯母和舅母說話:“……屆時東大街和西大街,長安門都有燈市,非常的熱鬧。我小時候曾和父親來過一次京都,印象最深的就是京都的燈市,到如今也念念不忘,到時候舅太太不如帶了璋如去看看,那樣的情景,可不是時時有看的。”
原來正在說元宵節的燈市。
趙璋如睜大了眼睛望著母親,滿臉的期盼。
舅母聽了笑了笑,帶著幾分遺憾地道:“那天的人多。我一個婦道人家帶著她一個大姑娘家的。畢竟不方便,如果他父親在就好了……”
竇昭忙道:“舅母,這件事您就交給我好了——頤志堂有很多護衛!”
舅母有些猶豫,卻在趙璋如的殷勤的目光中敗下陣來。笑道:“那好吧!到時候就麻煩世子爺了。”
“不麻煩。不麻煩。”竇昭笑道。索性做人情,“還要誰要去的,到時候一起去。”
“我要去!”蔡氏知道婆婆是希望她們能和竇昭走得近些。因而立刻笑道,“到時候我和你十哥帶著仁哥和復哥兒一起去。”
兩個小傢伙聽到母親說自己的名字,不由支了耳朵聽,知道元宵節可以去看花燈,立刻歡呼起來。
竇品媛不樂意了,她抱著母親的大腿,軟糯糯地喊著郭氏:“娘,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郭氏欲言又止,可望著女兒的眼眶中不由閃爍著水光。
就在年前,竇博昌的妾室白姨娘,為竇博昌生下了庶長子竇蘊。
郭氏的聲音越小了。
竇昭很是同情她,又怒其不爭。
女兒怎麼了?難道女兒身上流的就不是竇家的血了?女兒就一定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