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1/4 頁)
竇昭都覺得臉上無光了。
等到用晚宴時,情況就更尷尬了——整個花廳不過七、八桌客人,侯府家的姨奶奶過壽也沒有這麼冷清的。
竇昭只嘆氣。
那些秀才娘子和主薄太太也看出些端倪來,一個人都埋頭吃飯,沒有一個吭聲的。
因苗家在大興,宋家天沒亮就發了轎,作為宋翰婚禮的全福人宋太太和李太太也一早就跟著轎子出發了。
用了晚宴,大家一起去了新房。
新房是個二進三間的小院子,佈置很是雅緻,新娘子的陪嫁一部分堆放在了後面的庫房裡,一部分已經陳設出來,由苗家的兩個陪嫁丫鬟和兩個陪嫁的嬤嬤看著。
大家打量著新娘子的陪嫁,見被面雖然是刻絲,可那顏色和花色卻是十年前的款式了;茶盅的樣子雖然新穎,卻不是官窯出的,很便宜。至於雞毛撣。一碰就掉絨,錫盆輕飄飄的拿不上手,玉石盆景的玉看上去都沒有什麼光澤,像石頭似的……
眾人不免露出幾分鄙夷來。
有那不靈活的咦道:“不是御賜的婚姻嗎?怎麼都陪的是這些東西?”
就有人猛地拉那人的衣袖。
那人忙閉了嘴。
苗家的兩個丫鬟婆子臊得臉色緋紅。
宋家大太太臉上紅辣辣的,忙招呼大家到新房旁的東廂房去喝茶。
眾人默不作聲地去了東廂房。
宋大太太熱情地請大家吃果瓜,然後問錦繡書院的山長太太:“你們家的開書院開在哪裡?不知道收不收蒙童?”
山長太太優雅地喝著茶,慢條斯理地道:“書院開在城外藥王廟旁邊的孫家衚衕,只收七、八歲的蒙童……”
大家聽她們聊著天,胡太太卻湊到了竇昭面前,輕聲笑道:“夫人。您可別惱我說話不知道輕重。實在是看到表小姐,心裡憐惜,又想到家裡剛剛做了鰥夫的表弟,今年剛剛弱冠。長得一表人才。家裡又有幾畝地。十六歲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前頭的娘子沒有留下子嗣,只和寡母一起過活。就想給貴府的表小姐牽紅線,這才冒昧地問了一句。”
她說著,頗有些小心翼翼地打量著竇昭的神色。
竇昭非常的意外,覺得這個胡太太情淺言深,太過輕浮,可見她滿臉的真誠,說得那戶人家也算是不錯的了,她不禁有些躊躇,道:“這件事還得商量我們家世子。若是那戶人家真的有心,您不防把那人的姓名,家中的情況等寫個東西放在我這裡,到時候我也好給世子看。”
胡太太沒想到事情會這麼的順利。
以她的身份地位,不是宋翰娶親,她根本就別想踏進英國公府的大門,她這才破釜沉舟,走了這步險棋的。
她歡天喜地點頭,由丫鬟陪著去了對面的西廂房。
如果能娶了傳言中被掉了包的英國公府的嫡長女,不要說她的表弟鯉魚躍龍門了,就是他們也要跟著沾光。
她仔細把要說的話想了一遍,這才落筆。
竇昭讓若彤把紙箋收了,道:“到時候我們再聯絡。”
胡太太看了眼正全神慣注地聽戲的蔣琰,忙不迭地點了點頭。
酉時差一刻鐘,迎親的花轎進了府。
跨火盆,拜堂,入洞房,掀了蓋頭。
新娘子的容顏讓大家發出一陣讚歎。
苗安素飛快地掃了宋翰一眼,發現新郎官長得還挺英俊的,而且望著她的目光中充滿了驚訝,這大大地滿足了她的虛榮心,讓她滿臉嬌羞地垂下了眼簾。
宋翰沒想到新娘子這麼漂亮。
他的心頓時有片刻的動搖,全福人端上交杯酒的時候,他的動作就變得輕柔起來。
苗安素感覺到了宋翰的變化,心中很是得意,膽子也大了起來。等到宋翰一走出新房,她的目光就朝著眾女眷掃了一圈。
屋裡除了個穿著銀紅色比甲的少婦看上去端莊秀麗一副大家閨秀的氣派之外,其他都是些年過三旬的婦人。
苗安素不由撇了撇嘴。
不是說那竇氏有國色天香之姿嗎?在她看來也很是平常。
可見這竇氏也不過是個被人抬起來的。
她朝著貼身的大丫鬟季紅使了個眼色,示意她給幫自己倒茶的小丫鬟打賞。
季紅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就是站著沒動。
苗安素心中不悅。
丫鬟卻依舊恭敬地退了下去。
宋三太太想到剛才去娶親時苗家人要紅包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