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4/4 頁)
有回老家,而是出了京都就失蹤了。我看多半是被人滅了口。”
宋翰自幼生活在英國公府,身邊的人不是宋宜春賞的。就是透過大總管安排。想查他,比較容易。
竇昭也覺得要李大勝凶多吉少。
“如果李大勝死了,不管黎窕娘是不是他殺的,他是英國公賞給宋翰的。”她道。“宋翰大可一問三不知。把責任全推到英國公身上。”
竇昭和陳曲水想到一塊去了。
他道:“您看,這件事要不要提醒世子爺一下,我看世子爺聽說李大勝失蹤之後。並不十分焦慮,只怕還念著和宋翰的手足之情。”
這也是他為什麼來商量竇昭的原因之一。
照他看來,如果能透過這件事剝奪了宋翰繼承英國公府的權利,那就再好不過了。
竇昭笑道:“不用!世子爺做事,自有分寸。你們只要在一旁看著就行了。”又道,“杜唯那邊有什麼訊息,讓他跟我們說一聲。”
宋墨有什麼事從不防著真定的人,陳曲水也好,段公義也好,只要有事去問一聲,杜唯等人都會俱實在告。
陳曲水笑著就“是”,起身告辭。
竇昭獨自坐了片刻,吩咐小丫鬟把若朱喊了過來,道:“二爺那邊,這些日子可有什麼動靜?”
因為出了釧兒那件事,宋宜春把樨香院的丫鬟們都教訓了一頓,隨使塞了兩個丫鬟到宋翰屋裡當差,若朱很快就和那些兩個丫鬟搭上了話,成了好姐妹。
“和平時一樣。”若朱低聲道,“每天寅正起床,練一個小時馬步,辰初用早膳,辰初過三刻去給國公爺請安,辰正時分去上課……”
每天吃了什麼,喝了什麼,見了什麼人,說了些什麼話,事無遺細,清清楚楚,甚至昨天下午他在碧水軒外面徘徊一個多時辰,最後耷拉著腦袋回了上院的事也都一一地向竇昭稟了。
一切都顯得很正常,就像從前的一樣。
竇昭支肘托腮。
如果李大勝是他指使的,不可能一點痕跡都沒有?
就算是把李大勝叫進來叮囑一翻,也得有個跟腿的吧?
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