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頁)
體稍愈即令校軍場三軍列陣,點將臺文武點齊。郭威頂盔掛甲,懷抱大印來至軍前,展開一道檄文讀道:
“大小三軍,文武將佐。今奸臣當道讒言惑君,以致誅滅有功元勳,濫殺無辜生靈,天怒人怨,人倫慘變。朝廷有累卵之急,百姓有倒懸之危,郭威身為顧命重臣,豈能坐視暴政屠戮,任由蒼生禍殃。今以侍中樞密使、天雄節度使之命,檄詔三軍,南征無道,匡扶朝綱!”
檄文讀罷,校軍場將士揮刀舉槍,士氣高漲。左右文武柴榮、王樸、王峻、趙暉、李重進、郭從義、高懷德、高懷亮皆披掛上馬。只聞三聲號炮,但見一面先鋒大旗上繡“柴”字,正印先鋒乃是柴榮,石守信為副先鋒。
柴榮、石守信率三千先鋒一路南下,直抵澶州。鎮守澶州之人名叫李洪義,乃是國舅李業的族弟。李洪義聞知郭威興兵南下,慌忙在澶州城內擺下擂場,張榜招募勇士。
不過半日,澶州城打擂訊息傳開,不少城中壯士來擂場一試身手,主擂者名叫王殷,乃是澶州軍中一個牙將。王殷在擂臺之上整整一個上午,無人敢上,眼看中午將去歇息,忽見一人揭下榜文意欲打擂,李洪義坐在看臺見那揭榜之人有二十多歲,長得面膛烏黑,濃眉鷹目,鼻正口方,頷下略有鬚髯,身長九尺開外,虎臂熊腰,寬肩厚背。著黑大個兒揭下榜文,躍上擂臺。有旗牌官言道:“這位壯士打擂當留下姓名。”
只聞這人答道:“在下趙匡胤,涿郡人氏。”
擂主王殷道:“好個趙匡胤,既有膽量挑擂,請壯士挑選兵器。”
趙匡胤看過擂臺上的十八般兵器,抽了一條鑌鐵大棍,點了點分量,言道:“這鐵棍便可。”王殷抄起一把朴刀,二人見禮,便打鬥起來。趙匡胤一條鑌鐵棍上下翻飛,力壓千金,使王殷戰了四五個回合,便丟了朴刀抱頭而竄。
李洪義見趙匡胤武藝高強,甚是欣喜。便將趙匡胤叫到近前問道:“趙壯士,方才本官見你大棍武得精湛,你還會些什麼?”
趙匡胤答道:“在下願為大人打一趟長拳。”李洪義命其練來,只見趙匡胤回至擂臺中央,撩袍挽袖,打了一套長拳,這套長拳打得出神入化,三十二勢,勢勢逼人,七十二招,招招制敵,擂臺之下為觀眾人連聲叫好。打完長拳,旗牌官連喊三次,再無人敢上擂。李洪義當即風趙匡胤為偏將,軍前聽用。
兩日後,柴榮、石守信率兵來至澶州城下。李洪義城上督戰,令趙匡胤陣前出戰。趙匡胤到在兩軍陣前,只見北軍來將兩人,左一個二十八九歲,面白唇紅,眉清目秀,頭戴素纓盔,身披銀葉甲,跨下梅花點子馬,掌中一口鑌鐵大刀 ,英姿雄健,此人便是先鋒柴榮;右邊一個雙眉翹立,二目圓瞪,,頭戴鳳翅月明盔,身著烏油鑌鐵鎧,跨下踏雪烏龍駒,手提一口五鳳朝陽刀,此人乃是副先鋒石守信。
趙匡胤裡馬陣前,昂首問道:“來者何人,膽敢犯我澶州?”
柴榮道:“吾乃當朝樞密使侍中、天雄節度使郭威麾下,正印先鋒官柴榮是也。”趙匡胤聞聽一驚,心中暗想:郭威乃我仰慕的英雄,未想今日竟與郭威的兵馬遇上。原來這趙匡胤因家道衰落,便隻身離家,四方闖蕩。只因身無分文便投宿寺廟,寺中老僧為其相面,勸言惟有向北而去,方有今生出路。趙匡胤便往中原而來,恰逢郭威舉兵南下,趙匡胤欣然去投,路遇澶州因囊中羞澀,便上臺打擂以討碗飯吃。今日在這兩軍陣前,卻遇郭威先鋒官,心中便犯了思量。
只見柴榮一磕馬鐙,提刀來戰,趙匡胤舉棍相迎。二人交鋒如同上山虎遇到下山豹,雲中龍碰見海中蛟,二人殺得難解難分,不分高低。二人大戰一百回合,柴進見趙匡胤武藝高強,心中暗暗佩服;趙匡胤心中則想老和尚勸我向北去謀大事,若能說明心志,轉投郭威何愁此生無有出路。想到這裡,趙匡胤有鑌鐵大棍力壓柴榮大刀,趁較勁之時,對柴榮言道:“我有一事相商,請將軍隨我來。”柴榮遂虛砍一刀,趙匡胤詐敗而逃,柴榮緊追其後。
柴榮追到一個無人之處,趙匡胤勒住馬韁,對柴榮言道:“莫將有心投靠郭威都督,懇請將軍代為引薦。”
柴榮將信將疑,問道:“你我各為其主,將軍因何未敗而言降?”
趙匡胤道:“我父乃是越州防禦使趙宏殷,末將是長子趙匡胤。”
柴榮道:“原來是趙大人之後,失敬,失敬,敢問將軍為何在此地效命?”
趙匡胤道:“匡胤喜好周遊山水,曾往襄陽遊歷,佛祖指引我向北以謀大事。我本欲投奔郭威,只因囊中羞澀,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