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孟漢瓊,謝道:“感公公教誨之恩,婢女沒齒不忘。”孟漢瓊一飲而下,花見羞令丫鬟取出一盤金銀,又對孟漢瓊言道:“這是萬歲平日所賜,孝敬公公喝茶,萬望笑納。”
孟漢瓊故作驚訝,言道:“哎呦,娘娘這一片美意,奴才可就不客氣了。”說著孟漢瓊把滿盤金銀揣出懷中。拿了金銀,孟漢瓊辭別告退,花見羞起身相送。
臨出宮門,孟漢瓊又言道:“娘娘美貌群妃無人可及,可是皇宮風雨變幻,福禍難測。聽老奴一句鍾言,即使將來娘娘貴至極位,切記凡事讓三分,可避兇災。”
花見羞微微施禮謝道:“多謝公公提醒,婢女刻骨不忘。”
“如此就好。”孟漢瓊揣著金銀美滋滋而去。
花見羞自此對曹皇后伺候的如同生身父母一般,曹皇后年長花見羞三十多歲,且多病難愈,花見羞卻日日問安,朝夕陪伴。日子一長,不僅明宗憐愛花見羞,曹皇后也對花見羞垂愛有佳,花見羞自己又會逢源左右的宮女太監,使得明宗李嗣源將花見羞還姓王氏,封為淑妃,宮廷內外皆稱花見羞為淑妃。
花見羞得寵後宮,使得明宗對安重誨更是器重萬分。安重誨位居丞相,總領朝政,決定親擬奏章一本,欲作千古的治世能臣。欲知本奏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二回:安重誨請旨奏三事 夏魯奇命喪劍門關
自從安重誨獻上花見羞,在明宗李嗣源面前官居首輔,權傾朝綱。安重誨春風得意,擬定一本奏章上表李嗣源,決定實現自己大治天下的政治理想。
長興元年早春,興聖宮文武百官上殿早朝。明宗李嗣源端坐龍椅,百官伏地高呼萬歲,平身之後,左丞相安重誨奏道:“臣近日理政有三件大事,請陛下聖裁。”
明宗言道:“愛卿將這三件大事奏來。”
“遵旨。”安重誨言道:“吳王楊溥自稱皇帝,國號為吳。荊南王高季興暗自向吳稱臣,對大唐不忠,臣請陛下出兵討伐,此一事也。西蜀離京千里,臣請陛下效仿舊唐制,劃閬州,遂州為東川,東、西兩川分割而治,以免西蜀權勢過大,此二事也。近來潞王李從珂屯兵潞州,實乃一鎮藩王,乃是皇權所忌諱,請陛下罷免李從珂河中節度使一職,此三事也。”安重誨奏完三事,滿朝文武是一片譁然,交頭接耳,卻無人敢反駁安重誨。
明宗李嗣源也是左右為難,言道:“安愛卿所奏三事,討伐荊南王高季興可准奏,其餘二事待朕三思而定。”
數日之後,安重誨往宮中求見明宗再奏三事,明宗問道:“那日朝堂至上所奏三事,荊南王高季興一貫反覆,出兵討伐也理所應當;至於蜀分兩川亦可朝議;唯獨潞王李從珂無有過失,為何要罷免節度使之職?”
安重誨言道:“陛下豈不聞‘養子奪嫡’之童謠?”
明宗問:“童謠?愛卿可否誦讀?”
安重誨答:“潞州小兒皆傳此謠,詞曰:‘平山九彩狸,伏爪據河西。雷雨洗太平,養子必奪嫡’。”
明宗問道:“不知此謠何意?”
安重誨言道:“潞王李從珂,乳名平山郎,駐軍潞州黃河之西。身為陛下養子,卻有謀取正位之心。自古童謠可兆天意,請陛下三思。”
明宗言道:“以愛卿之見,潞王當如何處置?”
安重誨言道:“若是強取,李從珂必反。陛下可削去封地,置於京師。”
明宗言道:“愛卿行事還需慎重,萬不可以小生大。”
“臣遵旨!”安重誨辭別皇上,便迴轉府中。
安重誨剛到相府,有管家來報鄆州大將安休休求見。這安休休與安重誨之父安福遷乃是堂兄弟,安重誨對安休休也是敬如長輩。
來至前堂,老將安休休一見安重誨趕忙屈身行禮:“鄆州防禦使安休休拜見丞相大人。”安重誨趕忙扶起安休休言道:“叔父行此大禮,小侄怎受得起?快快請起。”安重誨把安休休讓到上座,問道:“叔父遠道而來,不知所謂何事?”
安休休言道:“敢問丞相,滿朝文武皆傳你奏請皇帝要討伐荊南,分治西蜀,削藩潞王,可是真事。”
安重誨言道:“叔父所言,句句是實。”
安休休雙眉緊鎖嘆道:“賢侄,你好糊塗呀!”
“叔父何出此言?”安重誨問。
安休休言道:“荊南王高季興人稱‘高癩子’,乃見利忘義小人,若以金帛誘之,必然歸順,你卻窮兵黷武,勞民傷財;西蜀孟知祥卻是擁兵過重,但用人生疑必然適得其反;單這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