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知遠與王峻本是好友,聞聽此人前來,遂將其迎入府中。這王峻本是一牙將,奉大遼差遣作為使者前來招撫劉知遠。
劉知遠約王峻密談,問道:“賢弟千里迢迢,不知京城有何大事?”
王峻道:“將軍不知,遼主率兵現已攻陷開封,晉天子被廢了。”
劉知遠問:“那賢弟此來,是勸我出兵勤王,還是向遼投降?”
王峻道:“遼主欲招降將軍,命小弟帶來一物,獻於將軍。”
王峻命隨從獻上一物,乃是一根木杖。劉知遠不知其意,問道:“遼主因何送我一根木杖?”
王峻答:“此杖名曰開天紫檀杖,乃是契丹賜予貴胄重臣之物,今將此杖贈與將軍,意在收買河東人心。另外,遼主降旨封將軍為太原王,收作養子。”
劉知遠問:“聖旨何在?”
王峻便從懷中取出耶律德光聖旨,劉知遠展開聖旨細讀一番,不看便罷,看罷大怒,猛然將遼主聖旨摔在地上,對王峻怒道:“石敬瑭願做胡虜之兒,劉知遠豈能屈膝降遼?賢弟恐怕要枉走一遭。”
王峻哈哈大笑:“兄長既不願做遼主之子,何不自立為君?”
劉知遠驚問:“賢弟此言,從何談起?”
王峻言道:“遼兵入住中原,民變迭起,各路義軍蜂擁抗遼,遼主必不能佔據中原長久,兄長何不順應民心,自立為帝逐走遼兵。”
劉知遠道:“抗遼之事人心所向,稱帝之事為兄怎敢妄想。”
王峻道:“兄長只要有心抗遼,小弟原為內應。”
“好!”知遠道:“我自當起兵抗遼,賢弟回至京師就言劉知遠已收紫檀杖,願意向遼主稱子稱臣,免得遼賊生疑。”王峻大喜,辭別劉知遠轉回開封。
劉知遠送走王峻,便召集左右文武將官,將王峻來傳旨之事告知眾人。劉知遠麾下有個狗頭軍師名叫蘇逢吉,京兆人氏。
這個蘇逢吉算不得足智多謀,卻是詭計多端,只因劉知遠為人喜好殺戮,生性殘暴,而蘇逢吉用心歹毒,又善於溜鬚拍馬,故而深得劉知遠器重,人稱狗頭軍師。
蘇逢吉道:“王峻勸主公稱帝造反,我看可行。契丹沿途燒殺不得人心,晉室宗族又多無能之輩,這天下豈不是拱手贈與主公。”
大將史弘肇也附和勸道:“蘇軍師所言有理,遼主無道,晉帝無能。當年唐莊宗李存勖正是由太原起兵,滅了朱梁。主公可效仿前人,將遼晉一併殲滅。”
劉知遠聞聽二人勸言,又問馬步軍總管郭威:“文仲以為,本帥克稱帝否。”
前文曾表郭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人氏,人送綽號“郭雀兒”。郭威總管河東兵馬,智勇兼備,乃劉知遠心腹愛將,所以郭威一言那是舉足輕重。郭威道:“天下能逐契丹者,惟主公也。如今遠近之心,都不謀而合,主公稱帝已是天意。大晉已滅,諸侯必將群起造反,別人若是先行稱帝,必對主公不利。”
劉知遠道:“只是契丹勢頭正盛,劉某平生又素無威名,稱帝焉能有人信服。”
狗頭軍師蘇逢吉言道:“這有何難?主公何不修改家譜,以壯聲望。”
劉知遠道:“祖上數輩皆是沙陀族人,怎麼個修改?”
蘇逢吉道:“主公可自稱東漢質帝之後,光武帝劉秀二十七代玄孫,如今天命運祚,當興漢室,必得人心。”
劉知遠素來少學,聞聽蘇逢吉之言大喜:“我當以勤王之名南下,緩稱帝號。”其餘眾人卻暗暗竊喜,只因漢質帝死時方才八歲,怎能傳有後世?正是:
身處異族本無種,攀龍附鳳欺正宗。
若非質帝八歲死,怎知五代亂哄哄。
到了次日,劉知遠擅制王袍,自稱漢王,在太原登基。劉知遠以勤王之名,傳檄四方南下伐遼救晉。檄文發出不過三日,眾多後晉舊部連聲倒戈響應,泰寧節度使安審琦,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安遠節度使武行德,護國節度使郭從義等數道兵馬起兵舉義,策應漢王大軍。
大遼大同元年,公元947年三月,劉知遠命郭威為元帥,蘇逢吉為軍師,高行周、高懷德、高懷亮位大將,史弘肇為先鋒出兵陰地關。
鎮守陰地關的遼國都督名叫耶律魔,兩員副將一個叫花阿佐,一個叫花阿佑,三人皆是契丹勇將。耶律魔見後漢先鋒官史弘肇兵臨城下,遂令號炮三聲,點將發兵。
一陣號角鳴鑼,陰地關高橋放下,遼將花阿佐,花阿佑各引一千馬步軍分作兩列,擺開雁翅陣,大帥耶律魔頭戴青銅昂日雞嘴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