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1/4 頁)
叢擁謀涓鍤逼凇�
首先,這個時期是後唐、後晉、後漢三個王朝的更替時期,連續多次爆發軍事叛亂,而且引發了契丹(遼國)的南向入侵,中原陷入了高速變革時期。
其次,南方的諸侯在傳統太平割據時期,迅速進入了吞併戰爭,尤其是南唐中主璟發動的幾次戰爭,使南唐具備了與北方抗爭的實力。
第三,雖然第三章結構複雜,卻是整部小說的轉折點,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後周和北宋的統一戰爭奠定了基礎。另外整部小說的頭號美女花見羞將有精彩演繹,也許是唯一的一處亮點。
最後,說句心裡話,即使第三章寫的亂點,作者也是在所難免,畢竟不是架空。如果您感覺還行,算我沒白費力,{奇書手機電子書網}若果感覺水平不行,在下也是黔驢技窮。總而言之,希望大家讀的開心,看得高興,謝謝!
第六十六回:花見羞三讓君王位 石敬瑭平亂喪二子
耶律德光與石敬瑭一同來至絳霄殿,見一蓬頭婦人嚇得戰戰兢兢,石敬瑭把婦人扶起,撥開亂髮,定睛觀瞧正是太妃花見羞。石敬瑭言:“太妃娘娘受驚,石敬瑭救駕來遲,萬望恕罪。敢問許王何在?”
“藏於櫃中。”花見羞言。
左右士卒開啟木櫃,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從櫃中爬出,依偎花見羞身側。耶律德光在一旁觀花見羞美貌,暗自稱奇,奸笑道:“皇嫂受驚,先帝乃朕兄長,此番南下當擁許王為君。”
花見羞言:“遼主萬歲,吾兒從益童心未泯,無功於社稷,萬不可為君。駙馬爺替天伐暴,人心所向,當立為君。”
石敬瑭正欲推辭,耶律德光言道:“李唐宗室儘早劫難,晉王威名中原大震,順承天命理所當為,就依太妃之言。”
聞遼主擁戴,石敬瑭心中大喜,謝道:“兒臣何德何能?得父皇厚愛,兒臣永誌不忘,願為兒皇帝為父皇中原盡孝。”耶律德光聞石敬瑭諂媚之言,即刻降旨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改元天福,大赦天下,史稱“後晉”。
唐終晉興,石敬瑭以幽雲十六州割與契丹,又自稱兒皇帝尊遼主為父皇帝,諸侯得知震怒不已,皆有討伐之心。越王錢元瓘、楚王馬希範擁吳王楊溥為盟主,趁晉帝中原立足未穩聯兵討伐石敬瑭,恢復唐室。
吳王楊溥是個平庸之輩,懶惰出奇,無心朝政,再三拖延不願起兵,吳國大臣皆嘆其不爭。吳國大臣周宗往相國府求見吳相徐知誥,對其言道:“群臣聯章請吳王起兵,惟獨相國一言不發,卻為何故?”
徐知誥面對鏡言道:“功業已就,鬚髮皆白,知誥老矣。”
周宗言道:“我知相國原本姓李,唐室亦姓李,諸侯皆有復李唐之心,吳王無能,相國可取而代之,不可負天下人之心。”
前文曾表徐知誥乃是吳國大將徐溫德養子,本來確是姓李。聽了周宗之言,徐知誥故作驚訝,問道:“大人之意,莫非讓我以李姓之後自立為君?”
“正是。”周宗言道。
徐知誥言道:“徐氏世代吳王心腹之臣,我豈能有負徐氏一門忠良。”
周宗言道:“相國既不願負徐氏忠良,亦不可負李氏社稷。重興大唐,天下所望,公不可因徐氏養育之恩,而失李氏重興之義。”足之高漠然良久,才點頭暗許。
公元937年十月,吳國群臣聯章請吳王楊溥禪位,楊溥平日無心朝政,讓位於徐知誥到也樂意,楊氏宗族皆得富貴保全。徐知誥複姓李,取名為昪,自稱唐憲宗皇子建王李恪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後晉雖在洛陽定都,但洛陽宮室多毀於火災,石敬瑭常遷怒於宮室殘破。丞相桑維翰見石敬瑭心事,獻言道:“都城洛陽雖有帝氣,但興唐而不興晉,並非大晉祥瑞之地。”
石敬瑭問道:“以愛卿之見,當以何處為都?”
桑維翰言道:“開封府北倚燕趙,東接齊魯,向南以震群候,水陸交匯,四面相通,乃帝室之都也。陛下以粱宮舊室,復修新殿,再琢帝王之氣。”
石敬瑭大喜:“愛卿之言,正合朕意,傳旨天下各州府衙門,徵集民夫採挖石料木材,以助新修宮殿之用。”
桑維翰將石敬瑭旨意傳告各州府,舉國上下大動土木,勞眾傷財,大失人心。天雄節度使名曰範延光,字子環,臨漳人氏,前文曾表此人是李從珂的右軍師兼都督,李從珂奪位之後,只因範延光年老,便封了節度使安居一方。範延光本想屈身石敬瑭之下,安安穩穩做個官,但是見百姓為晉主採運木料土石運營艱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