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卜凡感興趣地道:“哦?願聞其詳。”
九峰禪師道:“茶本有平肝潤肺,清火明目之功效,‘茶道’繁瑣的手法又能使人平心靜氣,二者相輔,極有益於修身養性。”
卜凡沉吟著,點頭道:“果然如此。真沒想到大師對扶桑之風俗也有深究,真令在下佩服。”
九峰禪師微笑道:“居士謬獎了。這‘茶道’是老衲自本寺住持無初大師處學來的。”
卜凡道:“哦?無初大師?是不是剛才在山門外身被大紅袈裟的那一位?他去過扶桑?”
九峰禪師淡淡道;“他本是扶桑人氏。”
卜凡吃驚道:“是嗎?難怪看起來總覺得有些異樣。他到中土來幹什麼?”
九峰禪師的嘴角閃出一絲譏諷的笑意:“當然是來探究佛法的精義。只可惜讓老衲頗有緣木求魚之嘆。”
卜凡詫異道:“大師的意思是他來錯了?”
九峰禪師道:“是。”
卜凡道:“為什麼?”
九峰禪師道:“請問居士,佛法精義何在?”
卜凡一怔,道:“在於誠,在於仁。”
九峰禪師淡然一笑,道:“錯!”
卜凡道:“請大師賜教。”
九峰禪師道:“佛法精義,一言以蔽之,在於眾生平等。
老衲精研諸般經卷數十年,直到最近才懂得這個道理。”
卜凡道:“佛回眾生平等。凡佛門中人無不懂得這個道理,大師為何最近才懂?”
九峰禪師道:“佛祖所言眾生平等是指人人都能透過自我修行而達到某一境界,而非字面意義上的眾生平等。佛教起於天竺,佛祖悟道,乃是悟出了對抗天竺等級森嚴的婆羅門教的一種手段。婆羅門教尊崇梵天之神,將世人分 為四等,教中祭師為第一等,能代授神意,連君主都要受其控制,所有教徒的行為、思想、修行方法皆必須以祭師的意志為轉移,所以佛祖悟道後,提出眾生平等,也就是以人為本。
從這個意義上講,佛,就是人。佛教,即是人教。”
他看了面現訝色的卜凡一眼,微笑道:“居士是否覺得老衲之言太過離經叛道了?”
卜凡默然。
九峰禪師嘆了口氣,道:“老衲精研諸般經卷,皆自感不得要領,後來忽然想到一件事情的產生必定有其一定的緣由,這才悟得佛法之精義必須自佛祖悟道之前的社會環境中去找尋。”
卜凡道:“大師的意思是說,佛即是人,而不是神,對嗎?”
九峰禪師道:“不錯。”
卜凡道:“在下不懂。”
九峰禪師微笑道:“居士一定讀過《大般涅槃經)吧?”
卜凡道:“是。
九峰禪師道:“經中講到佛祖臨涅槃時,弟子們悲痛異常,不能自己,因為他們感到即將失去大導師,無所依估,佛祖則向弟子們說明法身長存,佛性就存在於遍滿世界的凡人身上。居士對此有何感悟?”
卜凡道:“《華嚴經》上說‘種種變化施作佛事,一切悉睹無所障礙,於一念頃一切現在,充滿法界’,這說明佛的境界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可謂玄微深遠,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