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4/4 頁)
嵌的就是“同文”兩字。同文館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擬定章程,奏準設定,這是恭王自覺辦洋務以來的一大進境。從同治五年開始,最初是派遣官生赴歐洲各國遊歷,接著在福建馬尾設廠造火輪船,並且特別打破省籍迴避之例,簡派沈葆楨為船政大臣,得以專摺奏事,此外曾國藩、李鴻章先後在上海等處設立機器局、製造局,講求堅甲利兵,“師夷人之長技以制夷”,這樣就必須自己培養人材。因此在恭主看,設立同文館原是順理成章的事,不想會遭致守舊衛道之士,群起而攻!
也許是章程訂得不妥。原奏是“諮取翰林院並各衙門正途人員,從西人學習天文演算法”,在正途人員看,這是極大的侮辱。兩榜進士出身是正途,而翰林則金馬玉堂,更是清貴無比,三年教習期滿,開坊留館,十年工夫就可以當到內閣學士,內轉侍郎,外放巡撫是指顧間事。不然轉為言官,翰林出身的“都老爺”,王公勳戚也得賣賬。至不濟大考三等,放出去當州縣,也是威風十足的“老虎班”。現在說是要拜“鬼子”為師,把“正途人員”真糟蹋到家了。因此老早就有一副對子,把軍機大臣連恭王一起罵在內,叫做:“鬼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子弟拜異類為師。”同時又有個御史張盛藻奏諫,說是“天文演算法宜令欽天監天文生習之,製造工作宜責成工部督匠役習之,文儒近臣,不當崇尚技能,師法夷裔”,在京朝士大夫間,傳誦甚廣,認為是不可易的“玉論”。
這些笑罵反對,原也在恭王意料之中,使他動肝火的是,倭仁領頭反對,“你看看,”他對寶洌�擔�安歡際牆怖硌У穆穡�
為什麼曾滌生就那麼通達,倭艮峰就那麼滯而不化?“
“也不能怪倭艮峰。”
“怎麼不怪他?”恭王搶著說道,“有些都老爺譁眾取寵,不足為奇,他是大學士,不就是宰相嗎?一言一行關乎大計,怎麼能這麼糊塗——真是老糊塗!”
“也別說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