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第4/4 頁)
宮闈中從此要多事了!醇王在他最親密的僚屬面前嘆息。
幾瀕於死的宿疾,也就可想而知地,必然會復發。
“千萬要瞞著皇上!”醇王在病中一直叮囑,“別讓他惦念,別讓他為難。”
※ ※※
一直瞞了一年多,皇帝始終不知道醇王的病情。而這一年多的吏治,也就象醇王的病一樣,日壞一日。皇帝亦微有所聞,卻不是在書房裡得自師傅們的陳述,而是從珍嬪口中打聽到的。
“你那裡得來的這些訊息?”
“奴才是聽人說的。”珍嬪笑道,“他們都當奴才不懂事,說話不怎麼瞞奴才。”
“原來如此!”皇帝悚然動容,“你可要當心,你聽到些什麼,除了我,千萬別跟第二個人說。”
“奴才知道。奴才除了跟皇上密奏以外,也不能那麼不懂事,到處亂說,自己招禍。”
“對!你懂就好。”皇帝很欣慰地,“你說的‘他們’是誰?
是太監?“
“是!”
“是那些太監?”
“這,”珍嬪嬌憨地笑著,“奴才可不能跟皇上說了。說了是奴才造孽。”她又正一正臉色說,“皇上要想聽這些新聞,就別追問來源,不然就聽不到了。”
皇帝料知珍嬪決不肯明說訊息來源,也就不再多問。不過自此後,便對慈禧太后交下來的名條,或者口頭交代:某官某缺叫某人去,都持著戒心,召見的時候,詢問履歷,格外詳細。言詞明白,文理清通的固然也有,而資歷不相當,語言無味的卻真不少。尤其是旗人,特別是內務府所屬的司員,象這樣子的更多。不言可知,是走了門路的。
這是怎樣的一條門路?皇帝決心要弄個明白。在宮內,自然是李蓮英經手。宮外呢?李蓮英不常回家,而走門路的又不能徑自進宮來跟李蓮英交談,可知宮外必有一個人居間。這個人又是誰呢?
慢慢地皇帝看出端倪來了,有個道士名叫高峒元,是西便門外白雲觀的住持。白雲觀建於遼金,本名太極宮,元朝改稱長春宮,因為供奉著長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