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致約蘋��晌�氈廄只�淖芴逭鉸圓⒆魑�浠�竟�摺�
日寇侵略帶來的深重災難,“九一八”事變以後國家民族面臨的危亡險境,促使一切愛國的黨派和人士,毅然奮起,尋求民族團結、共禦外侮的道路。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兩黨著手談判合作抗戰事宜。“七七”盧溝橋事變使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進一步暴露,國共兩黨分別發表了嚴正宣告。7月8日,《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提出“任何解決,不得侵害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四個條件。強調“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敵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通電和談話是國共兩黨對盧溝橋事變的兩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宣言,表明了雙方均主張堅決抗戰和反對妥協退讓的正確立場。至此,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 想看書來
日寇侵淞滬,我軍勇迎敵(3)
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金融中心,是首都南京的門戶。日軍侵佔上海,扼制長江出海口以威脅南京,並控制江浙地區是早有預謀的。我國對此也早有準備。1935年秋,日軍加緊在華北的侵略活動。我方為了在京滬、滬杭甬兩線加強國防,保衛南京,於1936年初密令張治中將軍為中央軍校教育長兼京滬區負責長官,成立軍校高階教官室,選六七位教官為參謀,研究淞滬地區作戰計劃。張將軍負責指揮第87師、88師、36師、教導總隊及江陰要塞、江陰電雷學校、太湖水警部隊、淞滬警備司令部等,在京滬線上擇險要地形,構築國防工事。經過兩年多時間、花費數百萬元於1937年初完工的有錫澄線[無錫——江陰(澄江)]、吳福線[吳江——常熟(福山)]等。滬杭線則以嘉興為中心,分駐重兵防守,重點為嘉興——乍浦一線,防敵從杭州灣登陸。此外,還新修了蘇嘉鐵路、加強了後方的公路建設、改善了江防交通和通訊裝置,增強了防禦能力。
1935年深秋,第88師從四川省涪陵調萬縣稍作休整,謝晉元由中校團副轉調師部任中校參謀,按照師部計劃做好有關排程和安排,具體組織部隊從萬縣乘船沿長江東下,開赴上海附近地區。部隊駐紮涪陵一年多時間裡,除整編訓練以外,十分注意為地方服務。離開時地方士紳率眾熱情相送,並贈送錦旗。數十年後,當地老人仍念念不忘88師的良好軍風軍紀及服務地方的精神。都說“自這支部隊走後,整個抗戰期間,再沒有一支部隊有這麼好的軍風軍紀了。”部隊在安徽蕪湖駐紮了幾天,補充給養,並招募了一些兵員。以後再乘船到南京。1936年9月,日寇在上海挑起事端,88師奉命調到江陰,分別駐紮於江陰至無錫一線附近,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指揮部隊構築並繼續完成錫澄線國防工事及進行整訓,為即將到來的上海之戰作準備。
第88師為我軍最精銳之部隊,其前身為國民政府首都警衛師,曾參加“一二八”淞滬之役,痛殲日寇。為準備抗戰該師加緊進行整編和軍訓。謝晉元以黃埔軍校系統學習的軍事知識及參加北伐和“一二八”淞滬抗戰的實戰經驗,一貫嚴謹規範、辦事幹練的作風,深為師長孫元良所賞識。部隊在江陰上岸後,謝晉元按照計劃,組織和安排262旅及264旅分駐江陰至無錫各要點,結合錫澄線國防工程建設,在無錫市設立招兵站,抓緊進行兵員充實及裝備補充更新,野外實戰演練也頻繁進行。262旅524團先駐在江陰章氏祠堂,後往南移駐於江陰縣蟠龍山營房。此山雖不甚高,但在江南一馬平川的水網地帶卻是難得的山地攻防演練場所。不遠處,正在修建的錫澄線國防工事群,北起江陰(澄江),與長江邊的江陰炮臺互相策應。天目山餘脈黃山在江陰城東北七里,如一頭雄師,兩隻山腳似鵝鼻伸入江中,在長江下游最窄處突兀而立,形成鎖封大江的天塹,自明清以來,歷代均在此處峰頂、山腰及江邊修築炮臺,駐屯重兵守衛。從此處往南40餘公里的無錫,一路上均以鋼筋水泥建成的機槍、戰防炮工事及觀察所、掩蔽部、彈藥庫、碉堡及壕溝等相連,蜿蜒曲折,連綿不斷,整個防線縱深寬達1公里,易守難攻。隨著形勢日緊,524團派出部隊,以營為單位,分駐錫澄線工事群的各要點。一營二連就住在華墅鎮及附近的碉堡內,結合防衛,組織軍事訓練。
日寇侵淞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