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中國軍人的楷模,黃埔軍校同學的光輝榜樣。將軍當年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巍然屹立於四面強敵重圍之中,以寧死不屈的大無畏精神,發揚了民族正氣,打出了軍威,爭得了國格。八百壯士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迅速傳遍國內外,全國軍民為之振奮鼓舞,國際輿論也給予廣泛的同情和讚揚。後來,受我最高統帥部命令撤出戰鬥,為客觀形勢所迫,滯留於上海租界孤軍營四年之久。在外部形勢十分險惡,日寇虎視眈眈的惡劣環境中,將軍仍勵精圖治,嚴格訓練所部,並時為文告,鼓舞民心士氣,為汪偽等奸徒所忌恨,終至為國捐軀,英名長留人間。(一)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者氣焰囂張。1937年8月13日,日軍挾其陸、海、空軍優勢發動淞滬戰爭,妄圖“三天佔領上海,三個月滅亡中國”。在國共合作,一致對外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我最高統帥部為粉碎日寇企圖,從全國調集精銳兵力70餘萬人進行堅決抵抗。結果上海一戰就打了三個月,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大大提高了我國在國際上的威望。上海抗戰三月,日寇投入的兵力,由開始時的一萬多人,逐次增加到28萬人,戰役後期更達到33萬人。出動戰車330輛,大炮300餘門,飛機420架,艦艇百餘艘。雖然日寇最後侵佔了上海,但是卻付出了兵員傷亡六萬餘人的代價。所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囈徹底破滅。
淞滬會戰中,我軍高階將領親臨前線指揮殺敵,傷亡極重。僅黃埔同學中旅長就有88師黃梅興、67師蔡炳炎、58師吳繼光、170師龐漢禎和171師秦霖等五人為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此外,還有18師師長朱耀華因大場失守而悲憤自戕。145師師長饒國華在廣德殉國。67師師長李樹森在羅店負傷,36師陳瑞河旅長在進攻匯山碼頭時身負重傷,第一師劉超寰旅長在蘊藻浜負傷。至於傷亡的團營長就更多,連排長傷亡共有數千人,其中眾多都是黃埔同學。我軍為了殺敵,整連整營整團全部殉國者不計其數,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啊!
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八百壯士浴血奮戰記序 言 一 �(二)
現由謝將軍哲嗣繼民先生,以其長期收集的豐富史料,撰寫成《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一書。敘述其父參加“八一三”淞滬抗戰、奉命堅守四行倉庫至滯留租界孤軍營、堅持鬥爭直到為國犧牲的革命歷程。客觀真實地再現了中國抗戰史上這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歷史,實屬難能可貴。 。。
前言(3)
我軍在淞滬會戰中付出了十分巨大的代價。數十年來,很多軍事學家、歷史學家對會戰的決策、指揮等許多方面持不同的看法。有關其利害得失問題,還有待後人評說。但是,這次戰役在中國抗戰史上的偉大意義卻是不容低估的。本書對“八一三”會戰的經過和影響、我軍的英勇抗敵等都有詳細的敘述,並從政治、軍事、經濟、民心士氣、外部影響等諸多方面,肯定了淞滬會戰對中國抗戰最後勝利所作的巨大歷史貢獻。我相信本書為反映歷史真實面貌所作的敘述,能夠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和贊同。
偉大的抗日戰爭是在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前提下進行的,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都曾作出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沒有正面戰場以巨大犧牲抗擊日軍,敵後戰場就無法形成;沒有敵後戰場牽制日軍兵力,勢必更為加重正面戰場我軍的壓力。兩個戰場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整個八年抗戰期間,在國民黨正面戰場上,堅持抗日仍然是其主流。正是由於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才能取得全民族抗戰的最後勝利。寫史者和論史者都一定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以真實的歷史示人,才不至於扭曲歷史和貽誤後輩。
謝晉元將軍和八百壯士的事蹟影響深遠,無論是祖國大陸還是臺港澳地區和海外的許多書籍和文章,凡寫到中國抗戰幾乎無不論及。但是,這些文章中不乏一些道聽途說、一知半解或捕風捉影的內容;某些當事人的回憶,也因所處環境的侷限或年代久遠記憶有誤,出現把事實搞錯,把人搞混的現象。繼民先生以謝將軍哲嗣的有利條件,運用翔實的資料,對有關謝將軍生平事蹟中許多以訛傳訛的說法,擇其主要,予以澄清,既正視聽又還歷史事件以本來面目。細心的讀者定可有所獲益的。
(三)
我與繼民先生相熟20餘年,對他就像自己的子侄一樣。其為人忠誠敦直、處事執著、富有責任感,頗具其父之風。無論是民革中央委員及市、區委的工作,還是黃埔軍校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